专家这样解读《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5-25 17:44:00
浏览

  专家这样解读《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

  一起来看看,专家们如何解读《方案》——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方案》要求2019—2021年,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三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其中2019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要求到2021年末,全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如此规模宏大的开展全民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前所未有,《方案》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社会知识形态和劳动者就业制度带来一场新变革,促进形成尊重技能、重视技能的社会风尚和技能就业的新常态。实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社会性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堪比建国初期的“扫盲运动”,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将极大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产业经济发生了“更新换代”的革命性转变,伴随新型经济增长方式而产生的新产业、新职业、新工种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层出不穷。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出的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新常态,对社会就业也带来了重大影响,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能力建设提出新挑战。随着当前中国向价值链上游转移,提供或制造的产品也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过渡,新的就业岗位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还将不断上升。在此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突出问题。出现了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匹配、劳动者职业能力与就业技能要求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类型、职业技能水平与产业、企业就业岗位要求不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普工剩、技工荒”和高技能人才匮乏问题。来自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就业统计显示,我国就业人口达到7.76亿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仅占27%,第二产业占28.1%,第三产业占44.9%,企业就业占到总就业人口的65%左右。因此,调整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促进扩大企业就业,增加高技能就业,成为国家稳定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重中之重。目前,从市场供求情况看,就业结构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种供需矛盾集中反映在各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有些特种技能岗位出现“千工好招一技难求”的局面,甚至职业院校也同样出现高技能实训指导教师严重匮乏的问题。2017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1.65亿,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9%。与《方案》提出的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据相关行业人才机构调查预测,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根据目前人才基数测算,按照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就业的总量需求,全国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2200万人。由此可见,正在逐步发育成熟的新型经济结构所形成的新的结构性就业压力,集中表现在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匮乏上。所以,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战略性措施,特别是通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使技能人才增量迅速增加和存量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提升,建设新时代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人力资源开发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