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这样解读《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2)
纵观全球发展趋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智能化引领的时代。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主要取决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高低,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决定着劳动生产率水平。改革开放国策最大限度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了社会经济连续四十多年的快速、健康、稳定增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很大程度依靠的是劳动人口众多带来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还能否持续?有专家认为,上世纪70年代至2010年间,属于人口红利的前半期,劳动力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摆脱大面积贫困,实现了经济腾飞。2010年至2035年左右,属于人口红利后半期,人口总量进入负增长,劳动力成本升高,经济增长速度就要放缓。因此,将我国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是持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思维。由于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疾呼,当务之急要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级技工缺口很大,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6%左右。由此可见,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幅度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在产业工人队伍中的比例,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源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应以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基础,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将人口红利转变为取而不竭的技能人才红利,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三、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助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攻坚利器”
《方案》要求对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聚焦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技能就业创业,是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的有效办法,是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的根本举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实现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助脱贫。深入推进技能脱贫千校(技工院校)行动和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脱贫效果;各级人社部门、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要求,开展有效、实用的就业技能培训,重点依托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劳务输出项目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受训贫困劳动力适应就业岗位要求,促进实现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培养创业带头人,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创业培训项目,推广成型的培训实训模式;深入推进技工教育,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为就读技工院校的“三区三州”贫困家庭学生,开辟招生绿色通道,在入学、选择专业、安排订单定向培养班(企业冠名班)、落实助学政策、实习、推荐就业等方面实行优先政策。承担帮扶任务的技工院校要对深度贫困地区技工院校特色优势主体专业进行定点帮扶。很多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扶贫平台作用,用“技能扶贫”告别“输血式扶贫”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重要指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实现了技能就业、稳定脱贫。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教会贫困群众脱贫技能,从“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技能精准扶贫受用终生。因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技能扶贫群体是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有效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阵地。
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目标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