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甘孜实践:大渡河流域越来越“热闹”
“如今游客越来越多,不久的将来我想再开一家民宿,当民宿老板娘。”孟夏时节,谈及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杵坭乡杵坭村村民邓安美脸上笑容满面。2017年,她刚实现“自己给自己打工”的目标,同家人一道开起了农家乐。
虽然开农家乐的贷款还有一部分没还完,但37岁的邓安美已迫不及待想发展新的生意。邓安美的信心一方面来自雅康高速通车后,泸定县不断攀升的游客量,另一方面则源于去年甘孜州正式启动实施的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战略。
该战略提出,甘孜州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282个示范村,其中整合1.65亿元(人民币,下同)首批打造的42个村涉及康定、泸定、丹巴三地,邓安美所在的杵坭村正是其中之一。今年“五一”假期,其中38个村通过试运营“精彩亮相”。试运营期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68.6万元。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距离泸定县不到100公里的康定市时济乡若吉村也尝到了“乡村振兴”的甜头。砾石贴就的墙壁、竹竿制作成隔断、枯枝造型成灯罩、玻璃鱼缸作了亭顶……若吉村村民的旧屋经过统一改造,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民宿,点缀在大渡河畔的葱郁绿林中,别有风情。
“以前村里靠种蔬果、养猪赚钱,我们一家在外面打工,房子就空着没人住。”51岁的若吉村村民廖福兰站在自家崭新的小院内,摘下一串沉甸甸挂在枝头的枇杷说,“搞旅游这条路是走对了的,等民宿正式开业,我就准备呆在村里帮忙,哪也不去了。”
“当时杀了一头300多斤的猪,还煮了80多斤腊肉,中午一顿就吃完了,人多得不得了!”谈起村里打造的首批特色民宿试运营时的“火爆”,若吉村党支部书记唐玉桥笑得合不拢嘴。“我们预计7月份正式开业,但几乎天天都有游客打电话问到底什么时候能来玩。”
乡村旅游只是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的一个抓手。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清脆李、红樱桃、车厘子、花椒、核桃等特色农作物魅力不减,产量、质量逐年提升;助力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泸定县岚安乡、泸桥镇利用红色文化打造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丹巴县则通过甲居藏寨文化助推旅游业发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表示,甘孜州多为高山峡谷地貌,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但自然、人文资源富集。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将康定、泸定、丹巴三地从“点”串联成“线”,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同时,也联动了小金川、大金川流域的发展。
大渡河流域越来越“热闹”,许多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泸定县泸桥镇海子环环村62岁的村民罗尚文一边修剪着村道两旁的鲜花,一边笑道,“现在工作轻松,每天还有160元收入。我们还出去打工做啥子,在家就把钱赚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