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公开杜绝孙小果减刑漏洞
以司法公开杜绝孙小果减刑漏洞
在孙小果案背后,这些年经由舆论监督得以暴露的司法漏洞,仍需要认真审视。
在舆论的持续追问之下,云南孙小果案官方通报终于来了。
对于舆论广泛质疑的孙小果是否有一个位高权重的父亲,通报给了明确的答复:其父只是一个普通的单位职工。不仅如此,通报对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的身份也均有提及,他们都只是普通人。
但是,公众对孙小果案的焦虑并未完全消除。部分网友仍坚信孙案背后还有“大人物”在神隐之中。
从通报信息看,“孙小果在服刑期间,孙鹤予(孙小果母亲)、李桥忠(孙小果继父)与监狱、法院相关人员共谋,利用并非其发明的申请,达到认定重大立功帮助其减刑的目的。”
2014年2月,中央政法委制定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
该司法解释明确,凡“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报请减刑的”等六类减刑、假释案件必须开庭审理。为引入社会监督,增加减刑、假释案件的透明度,这份司法解释要求:“减刑、假释裁定书应当通过互联网依法向社会公布。”有记者遍查裁判文书网,未发现孙小果减刑裁定书。
从时间点上看,“孙小果假立功真减刑案”发生在2008年。张海违法减刑系列案分别发生在2008年,2010年和2011年。从一审判决的有期徒刑十五年到实际服刑不满六年即刑满释放,张海凭借各种形式的“假立功”多次大幅减刑。在这起违法减刑系列案中,共24人被检察机关立案。
但2014年刑事执行领域轰轰烈烈的专项治理,并没有影响到孙小果的重出江湖。直到五年后扫黑除恶中的一起故意伤害案,才颇为意外地让孙小果再度进入公共舆论场。
在5月28日的官方通报中,也涉及了孙小果1994年犯强奸罪未被收监执行情况。
当时协助孙小果逃脱收监者都受到了惩处。但是,这些惩处显然并没有警醒后来者,个中原因同样值得深思。立功减刑本是司法文明的象征,体现的是惩罚中的人文关怀。但这项制度绝不能作为“提前出狱”制度通道。
司法公开是个好办法,但全部公开才有公开之效。如果减刑裁定书只是选择性公开,有问题或可能有问题的个案就无法进入社会监督的视野。减刑案公开开庭审理也是个好办法,检察机关的刑事执行监督近些年也在加强,防范新案与清查旧案并不矛盾。
应看到,很多黑恶势力能轻易脱罪、逍遥法外,跟减刑、保释等环节的违规操作不无关系。时下曝光的那些扫黑除恶案例里,也印证了这点,这也是种提示:扫黑除恶必须跟司法执行监督环节打补丁统筹考量,绝不能容许司法腐败成为涉黑恶群体庇护网络的“据点”。
孙小果案中的“假立功真减刑”,如果不是在扫黑除恶中被意外发现,而是在例行检查监督中发现,民众将会对司法产生更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所以说,在孙小果案背后,这些年经由舆论监督得以暴露的司法漏洞,仍需要认真审视;经由个案而促成的制度进步,也需要认真落实,而不是让其形同虚设。
□王刚桥(法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