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孤独症儿童康复基地:“星星的孩子”不孤独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题:探访孤独症儿童康复基地:“星星的孩子”不孤独
中新网记者 王祖敏
房间里响起清晰的童声。4岁的小宝神情专注地看着中国孤独症儿童康复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教授手中的彩球,不仅准确地说出各种彩球的颜色,而且笑容灿烂地回应着贾教授的夸赞。
“红色!黄色!紫色……”
贾美香教授在基地义诊,了解孤独症儿童康复情况。 王祖敏 摄
而在一年前,患有孤独症的小宝还是他母亲王女士口中“无语言、无笑容、无反应”的“0认知”儿童。
孤独症儿童在基地接受马术训练。 王祖敏 摄
“我感觉我像是‘换’了一个孩子。”看着正与两个姐姐愉快玩耍的小宝,王女士喜极而泣。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中新网记者探访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小宝正是在该基地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之一。
2017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海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海口市政府、市残联,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在中国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和国内知名孤独症专家的支持下,运作成立孤独症儿童康复基地。2018年5月26日,基地正式挂牌运营,成为中国第一家专业性强、设备较齐全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基地。
基地的小木屋情景活动区。 王祖敏 摄
记者看到,占地约43亩的康复基地闹中取静、环境优美,不仅建有康复楼、托教楼、教研楼、服务楼,还有运动场、马术场、其它室外训练区以及充满童话般梦幻色彩的小木屋情景生活区等等。在基地的总控室里,一面墙的显示屏上清晰地展示出各场地和出入口的画面,为孩子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该项目负责人郭唯一介绍说,基地目前的教学分走读、半日、托管、训练营四种模式。一年来,115名孤独症儿童在基地接受了康复治疗,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干预效果。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基地还举办了两期主要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营。
充满梦幻色彩的康复训练教室。 王祖敏 摄
郭唯一称,康复基地以医、教、康、研、辅五位一体的技术框架,整合中国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北师大、辅具中心等资源,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在以国际通用的应用行为分析及康复医学为理论依据下,除了开展个别化训练、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音乐、绘画、感知等常规训练课程外,还开展了马术、海豚治疗(与美俄孤独症机构合作)等填补国内空白的康复训练课程,实现了多学科融合、跨专业的综合康复理念。
针对孤独症孩子过于封闭的特点,基地还专门开设了“融合课”和“幼儿园衔接课”,以让孩子适应环境,能尽快进入普通幼儿园,融入健康孩子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