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障碍,这“病”咋治?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6-04 06:03:09
浏览

  游戏障碍,这“病”咋治?

游戏障碍,这“病”咋治?

  选手在某手游比赛中。马哈茂德·哈立德摄(新华社发)

  游戏上瘾是种病?近日,一则来自世界卫生大会的消息,引发了舆论热议。

  不久前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获得通过。其中,“游戏障碍”作为一种疾病,被纳入“由成瘾行为而导致的障碍”分类中。

  将游戏障碍、游戏成瘾同疾病画上等号,此举在全球引起了争议。摇旗呐喊的支持者有之,旗帜鲜明的反对者同样声势浩大。游戏障碍为何成疾?又该如何治疗?围绕这些话题的讨论仍在持续。

  并非连玩几天就是病

  沉迷游戏到什么程度才算得病?诊断的标准其实挺“严苛”。

  在ICD-11中,“游戏障碍”的认定主要包括3个行为模式:对游戏行为的控制力减弱;玩游戏的优先级高于日常生活和其他正常兴趣爱好;尽管出现了负面后果,仍继续游戏,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了严重损害。此外,上述行为模式需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作为诊断依据。

  “因游戏影响了日常生活,而且持续的时间长达1年以上,只有这样才属于‘生病了’。”对此,ICD-11“游戏障碍”相关章节起草人之一、中国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郝伟表示,所谓“游戏障碍”不是一连玩几天游戏就算患病,而是有一个详细的诊断标准。

  这意味着,并非爱玩游戏就是“游戏障碍”。世卫组织此前曾发文表示,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弗拉基米尔·波兹尼亚克博士也表示,“大多数玩电子游戏的人不会受这种障碍影响,就像大多数喝酒的人不会受‘酒精使用障碍’影响,但在特定情形下使用过度就会导致不良影响。”

  尽管如此,为何单单游戏成为了众矢之的?“游戏障碍”的背后,其实是对电子设备引发民众健康担忧的回应。

  世卫组织指出,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和行为障碍,目的是解决有关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影响公众健康的一系列担忧。但在评估现有证据和研究的过程中,与会专家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把“智能手机成瘾”等任何一种技术驱动的行为成瘾列入其中。

  相较而言,对于“游戏障碍”科学研究成果更为丰富。郝伟表示,医学界研究发现,游戏成瘾有类似化学物质成瘾的“戒断症状”,比如一些游戏过度上瘾的人,其脑影像同化学物质上瘾的人有一定的相似性。

  以心理治疗方式为主

  既然“游戏障碍”是疾病,那么应该如何治疗?

  此前,多地曾出现一些针对“网瘾少年”的治疗机构,采取体罚、电击等极端方式进行“治疗”,引发了巨大争议。专家表示,虽然世卫组织并未对“游戏障碍”提出具体的治疗指导,但对医疗机构来说,此举让相关的诊疗有据可依。卫生专业人员能够更加重视该种障碍,并推动更多关于游戏障碍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据悉,在北京、广州等地,一些专业医院已经开展了游戏障碍的治疗和研究。

  日前,北京回龙观医院行为成瘾病房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个由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设的行为成瘾治疗病房,以收治游戏障碍、赌博障碍等行为成瘾患者为主。

  该院副主任医师杨可冰说,目前游戏成瘾的治疗周期为6周—8周,共分为两个阶段。治疗方法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并有10个认知行为治疗模块,包括人际关系处理、家庭治疗、自我情绪管理等等。前4周—6周,患者要完全戒断网络和手机。在此期间,医院会进行拓展训练,通过多种方式对游戏进行行为替代。此后2周,通过限制使用时间的方式,让患者学会健康地使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