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为何仍唱着“上了年纪”的儿歌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6-13 16:09:03
浏览

  孩子们为何仍唱着“上了年纪”的儿歌

孩子们为何仍唱着“上了年纪”的儿歌

  小朋友们在唱儿歌。新华社发

  六月已经过半,各种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仍余热未散。大到国家级的晚会,小到每个学校的活动,儿童歌曲都是主角。“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在嘹亮的童声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还是那些经典老歌,而新近创作的大多昙花一现,演出过后就再难听到。这让人不禁发问:为什么脍炙人口、传唱度高的当代儿童歌曲少了?儿童歌曲创作传播乃至艺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1.现在的孩子唱什么

  “7岁参加全国儿童钢琴大赛时,我弹的是《红星歌》。之后每次听到这首歌曲,我就会想起小时候,那种感动是很难以言说的。好的儿童歌曲不仅能让孩子产生审美意识,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乃至一生,就像我一样。”回忆起自己的音乐之路,钢琴家郎朗感慨良多。

  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鲍元恺对这个观点也深有感触:“儿童歌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让人记一辈子。即使你七老八十、记忆力衰退,儿时经常听唱的歌曲也依然能在脑海中回荡。从这个角度看,让孩子听、唱优质的儿童歌曲,不单是通过几首歌曲促进儿童的语言学习、智力开发发展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这种审美教育开悟、通灵,对他们的人格形成、视野开拓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当下儿童歌曲的创作传播状况,为祖国的花朵打造美好纯真的艺术成长园地。”

  那么,现在的孩子们都听什么音乐、唱什么歌曲?经过采访和观察,记者发现,经典老儿歌仍是传唱的主流。《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卖报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小鸭子》等,让在诸多方面存在代沟的祖孙三代,唯独在哼唱儿童歌曲时可以无缝对接。“这些经典歌曲的旋律大都优美动听,适合孩子欣赏。但其中部分作品年代久远,歌词讲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比如《卖报歌》《一分钱》,孩子不明所以,只是机械地哼唱。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少年儿童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然而,经典儿歌毕竟数量有限。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神曲无孔不入,如病毒般传播,影响着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家孩子一有时间就打开短视频App,随着《学猫叫》《海草舞》《燃烧我的卡路里》之类的歌曲,又唱又跳。”9岁女孩的妈妈蓝琳道出了自己的担心:“这种风靡网络的神曲节奏‘魔性’、旋律洗脑,配有动感十足、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却往往艺术水准欠奉,审美格调不高,甚至包含成人话题和值得商榷的价值理念。在这种泛娱乐化作品的长久熏陶之下,孩子的审美品位令人担忧。”

  2.是什么改变了孩子们的“歌声与微笑”

  儿歌的曲调、内容、情感与大多数的成人音乐有很大差异。如今音乐世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元,为什么属于孩子们的当代儿童歌曲却少了?是什么让孩子们的“歌声与微笑”悄然改变?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常任指挥孟大鹏曾指出,这与创作力量流失密切相关。由于社会和市场对儿童歌曲的关注度不够,创作者的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很多原本坚守在这一领域的人迫于生活压力转移阵地。“目前,大部分高水平的创作者未将儿童歌曲列入创作范畴。而对儿童歌曲创作有热情的人,有的能力不足,有的创作思路不对。他们对儿童心理不甚了解,用成人思维和套路化技巧拼凑口号和概念,使作品缺少童趣童真、真情实感。”孟大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