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震预警系统将在两年后试运行
提前61秒!预警系统向成都预警地震。研究显示,预警时间20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63%
这套预警系统的核心研发专家王暾是浙大毕业的,他说还要进一步加快预警速度
浙江地震预警系统将在两年后试运行
本次地震中的预警信息。
宜宾地震救援还在继续,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地震发生后,大陆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电视、手机、社区、学校等同步发出预警。
钱报记者了解到,研发这套系统的,正是毕业于浙江大学的王暾。记者随后联系上了他。
提前十秒预警地震来袭
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区部分小区的楼顶上,广播开始播报地震波倒数,红色的警示灯不停旋转闪烁,这表示,一波地震波正在逼近成都。61秒之后,地震波波及成都……
这次地震中,这些大喇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都不少居民听见了响彻夜空的60秒倒计时预警警报。
说到这套被称为“ICL”的地震系统,就要提到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
地震发生后,一些宜宾、乐山、成都等地的民众的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发出预警提示。给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给乐山提前43秒预警,给成都提前61秒预警。
大陆地震预警网对主震后的余震,包括23时36分四川宜宾市珙县5.1级地震,6月18日00时29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4.1级地震等均成功预警。
此外,大陆地震预警网同步向政府和应急部门、场镇、社区、学校、电视、手机和媒体等不特定公众同步发出地震预警信息。
这次成功预警,让这套系统的研发团队倍受关注。ICL地震预警系统的核心研发人员,是毕业于浙江大学的王暾。他在看到汶川大地震造成的严重伤亡后,毅然放弃了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的工作,回国致力研发这套地震预警系统。为了做成这件事,他历尽艰辛,甚至有过研发资金只剩1.4元的窘境。
近年来频频成功预警
因为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P波为6公里/秒,破坏力最大的S波速度为4公里/秒。地震预警越快,灾害损失就越小,预警信息的价值越大,所以,这套系统也被称为“跑在地震发生之前的系统”。
“这套系统的原理,就是依靠电波传输远比地震波快,争取预警时间差。”作为这套系统的核心开发人王暾,目前是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的速度比横波快,因此地震监测系统肯定最先检测到纵波。”王暾介绍说,地震预警原理是在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周边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电波的速度,给目标区域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就是打个时间差。
可别小看这短短十几秒的时间。已有理论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63%。
王暾说,在系统测到的30次破坏性地震和近万次余震中,无漏报无误报,可靠性上超越了日本的类似系统。
据称,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墨西哥、日本之后,第三个具有公众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
地震预警平均只需6.2秒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地震减灾所与市县防震减灾部门联合建成了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6.6亿人)的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
据了解,在我国,地震预警一线区域指“人员密集的地震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新疆西北部等。目前,国内大陆还不具备地震预警网的省和自治区只有新疆、西藏、黑龙江、吉林、海南和湖南。也就是说,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在该地震预警系统的监测范围内。除西南重点监测外,还包括了京津圈、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发达城市群。
大范围的覆盖,让这套预警系统能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微博等同步发布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