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边的主题党日:追思赤军英魂 传承长征精力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02 20:08:45
浏览

  湘江边的主题党日
  追思赤军英魂 传承长征精力

湘江边的主题党日:追思红军英魂 传承长征精神

  7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湘江界首渡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勾当中,介入勾当的赤军儿女与记者代表们在湘江边祭祀先烈。71岁的闽西籍赤军儿女曾祥玉(右二)泪洒江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我志愿插手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格斗终身,随时筹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7月1日上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赤军长征打破湘江义士眷念碑园内,进行了一场非凡的主题党日勾当。

  在80多年前赤军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湘江战役旧址旁,共产党员排着整齐的行列,面临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湘江英烈已逝,长征精力永存。在重温入党誓词之后,党员们在这里上了一堂非凡的党课,重温湘江战役的革命汗青,追思牺牲在长征路上的革命先辈,感悟新时代的长征精力。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广西北部的湘江。中央赤军在通过百姓党经心构筑的第四道防地时碰着了溺死之灾:头上是狂轰滥炸的飞机,身后是潮流般涌来的中央军,前方是设防堵截的桂军和湘军,赤军被死死压在宽30公里、长80公里的锥形地带。不能北进,不能南下,更不能退却,赤军独一的出路是杀开一条血路,向西挺进。颠末苦战,固然党中央和赤军主力涉险过江,但8.6万人的长征雄师锐减至3万余人……

  这是长征路上最壮烈的一场战役。从江西出发的中央赤军,一半以上牺牲,打散在湘江两岸。鏖战事后,湘江水由清变红,内地黎民“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无数的年青生命,为了心中刚强的革命信念而浴血奋战,铸成了本日位于湘江之畔的高峻眷念碑。

  旧事从不如烟,先驱英魂永存。本日上午,在眷念碑前,赤军义士儿女、福建省长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蔡金旺向兴安县捐赠了一件非凡的文物——一顶赤军斗笠。

  这是一顶平顶缠边式的斗笠,是毛泽东于1932年冬在长汀休养期间亲手改革的技俩。雨天能遮雨、好天当扇子,休息时可当枕头、当坐垫。长征前夕,长汀的斗笠厂为赤军赶制了20万顶斗笠。和很多年青的赤军战士一样,当年蔡金旺的祖父蔡开铭就是戴着这样的斗笠踏上长征路的。

  蔡金旺说,祖父于1933年介入赤军,附属于红五军团34师,厥后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他没有留下任何照片、画像,留给族人最深的影象即是头戴斗笠介入赤军去了。”因此,蔡氏祖屋里没有祖父的画像,而是挂着一顶这样的赤军斗笠。每次烧香敬祖时,蔡金旺和亲人们便对着斗笠鞠躬行礼。

  “这些竹质质料体例的斗笠多数都不能走完漫漫长征路,一顶又一顶或在风雨中破损,或在战火中烧焦,但不行破损、不行焚毁的赤军革命精力,却在长征沿途播撒,在中国大地播撒。”蔡金旺说,斗笠所承载的赤色影象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眷念碑旁,还屹立着一面全长60米的英名廊,上面雕刻着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两万多名赤军义士的名字,他们大多来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分开老家介入长征时,这些赤军战士大多只有20多岁。今朝,另有上万名义士因无法确命名单而无法载入英名廊。

  再次站在英名廊前,来自福建长汀的赤军儿女钟鸣依然心潮汹涌。在这里,他终于触摸到了多位亲人生命的最终归宿。

  多年来,钟鸣和家人只知道本身的舅公黄月波等几位亲人是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义士,至于先辈们当年在那边牺牲、如何牺牲,他们则是一片恍惚。义士证明书上也只写着“1934年4月参军,后无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