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家程积民扎根宁夏固原40年守望“平凡”(3)
与我国另外三大高原不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不像是一马平川的地方,一个地方只放一个微型气象站就行。”程积民的学生刘建说,“黄土高原得在山头的阴坡、阳坡和山顶上各放一个,因为不同地方的小环境有很大差异,这样才能测得相对客观准确的数据。另外,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看着很近,但要绕过去路途很远。”
在程积民开始驻扎云雾山的年月里,根本没有如今先进的测量设备,每天,他都要手握一把温度计、湿度计等设备,将其插在不同山头的不同采样点上,然后循环往复地“巡山”,跟踪记录采样点每小时的气温、湿度等变化情况。背着干粮,戴着草帽,每天在外工作12个小时,行走路程超过15公里,这已经成为程积民的工作常态。晚上回到站里,他还要就着煤油灯整理数据,经常工作到后半夜,被煤油灯熏黑了脸。
为了提高农户收入,程积民分析土壤结构,研究推出人工草料种植技术,改春播为秋播,使人工草料产量从最初的亩产300公斤干草,发展到亩产1.1吨。他还通过试验研究,为牲畜精心配置了饲料,这种饲料中,云雾山区的天然草、人工草、玉米秸秆和油渣以5:2:1:1的比例配比,基本保证当地农户每户能蓄养3至5头牛、20只羊,每年每户创收超过4万元。
40年中,程积民扎根在云雾山区的时间有近20年,从青春焕发到年逾花甲,他成了固原市的“荣誉市民”。而云雾山也从过去冰雹多发、“一场大风从春刮到冬”的贫瘠之地,变成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群众的生活也从过去单纯依靠畜牧业,逐步走上了草料、果树种植和畜牧业多种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他把天都改变了,把地都感动了!”当地干部群众这样评价这位朴素的科学家。
如今,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村民海波看着自家羊圈中的80多只羊,笑意写在脸上。海波采用程积民研究的规模化放牧与舍饲结合养殖技术,现在每年有50多只羊出栏,收入超过5万元。除了告别了贫困,海波还供女儿上大学,两个儿子也即将迈入大学校门。
在同样位于云雾山区的寨科乡弯掌村,38岁的村民杨学虎这几天正欣喜地盼望着家里的5头母牛尽快产下小牛犊。除了养牛,他还种植了红梅杏、草莓等水果。“过去每天感觉天上下土一样,现在我的家乡空气清新,山头上绿意盎然,生态好了,水分涵养住了,也为我们种植一些经济灌木甚至林木提供了可能。”杨学虎说。
据不完全统计,程积民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宁夏、陕西、甘肃等省区自然恢复植被面积、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和灌草配置基地面积均超百万亩,带动30万贫困户脱贫。据中国农科院经济研究所测算,从1989年至今,程积民团队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21亿元。
平凡:做群众身边的一颗“长芒草”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程积民说,甘守平凡,默默奉献,让自己这一辈子有满满的幸福感。
他也有遗憾和愧疚:1987年的一天,他在山沟里接到家人3天前发来的电报——“儿子严重发烧,速回!”他慌了,给家里拨电话时,双手都在颤抖。在得知孩子已经退烧并即将出院后,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痛哭。
还有一次,他回家发现老母亲正在从楼下往家里搬蜂窝煤球。“200多公斤的煤,母亲分批往5楼搬,看到她佝偻的背影、吃力的步伐和脸上豆大的汗珠,我觉得特别对不起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