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未来科学城增容16倍
东区建设“能源谷” 西区打造“生命谷” 扩至170.6平方公里
“新版”未来科学城增容16倍
未来科学城东路桥。邓伟摄
十年之前,这里只是京北4个普通村庄。十年之后,这里成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之一。这里就是位于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
根据近期发布的《未来科学城规划(2017-2035)》,未来科学城两头连着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将未来科学城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未来科学城的规划面积已由原来的10平方公里扩大至170.6平方公里,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6倍。
2009年7月,未来科学城启动一期建设,10年间,未来科学城已经成为汇聚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高精尖、高效能企业的重要产业集聚区。
根据规划,到明年年底前,包括东西两区和一个生态“绿心”的未来科学城,将在能源、生命等优势领域启动国家实验室培育,引领昌平全域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达50%,初步建成绿色宜业、功能完善的城市载体。计划到2035年,未来科学城将被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十年变迁
旧村落变身 科学城扩至170.6平方公里
市民驾车行驶到京承高速和机场北线交界点附近时,会看到两座充满科幻气息和现代艺术感的白色跨河大桥,横跨在温榆河之上。在大桥南北两侧,就是已经投入运营的未来科学城一期项目。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老旧的村落、低矮的平房。最初的未来科学城就是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交界处的10平方公里。10年后的今天,深度整合昌平区北六环以南地区政产学研用创新资源,未来科学城规划范围已经由10平方公里扩充到170.6平方公里:东至昌平区界,与顺义区接壤,东边界临近京承高速,距首都机场仅10公里;南至回南北路沿线行政村界,与回龙观、天通苑两大居住区相邻,距离北五环10公里;西至京新高速与昌平区界,与海淀区接壤;北至北六环。扩容后的未来科学城,规划常住人口约69万人,就业人口54.9万人,这其中就包括吸纳回龙观、天通苑人口就业。
未来科学城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连接点上,成果承接转化优势明显,战略位置突出。
从小在温榆河边长大的70后村民王元对未来科学城东区的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看看这一栋栋高楼,就像建在一座大花园里。以前这可是我们当地最偏僻的一块地方,谁会想到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发展沃土
“建好科学城,我们企业才有更大的舞台”
通过落实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多元主体引入、存量空间盘活利用、科研设备开放共享等工作举措,未来科学城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目前已累计建成了一批央地、央校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了一批科研设施开放共享,涌现了一批研发创新成果,实现了一批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未来科学城的进驻企业以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为重点。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在世界上首创柔性变电站,实现多种能源灵活使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电网核心器件中国“芯”实现产业化;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百千瓦功率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研制成功标志着国家电投自主燃料电池产品正式步入产业化阶段;中国重燃成功掌握了重型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之一——一级静叶的研制,并通过了首件制造鉴定,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冶炼和自主制造的突破;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多电、航电、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新型动力系统、中铝应用材料研究院轻量化车身材料、新石器无人驾驶技术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