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年内将建成60万平米口袋公园(2)
同时,建立完善的污水排除和治理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重拳治水”,建立“两级河长+技术河长”工作机制,2018年严查排污口80处。全区再生水厂由2012年的9座增加到16座,污水处理率由2012年的71.32%提高到87.2%,4900万立方米的再生水回补河道。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2018年污水处理率达到87.2%。
此外,还开展了区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土壤调查监测,农作物秸秆实现全面禁烧,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强化空间布局管控,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安全。
■ 案例
发展生态旅游“采煤村”变身“山顶氧吧”
在房山山区的蒲洼乡,曾经的“采煤村”——蒲洼乡东村通过保护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变成了环境优美、拥有“山顶氧吧”的民俗旅游专业村,实现绿色转型。目前,东村年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达200万元。
2005年,蒲洼乡被批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同年,东村煤矿全部关闭,全村主要劳动力失去了经济来源。据东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转型初期,村里尝试过很多项目,养过狐狸、蜗牛,种过草莓,但都未获得成功。后来,村党支部决定,把握东村空气好、气候凉、风景美的优势及广阔的松林资源打造“山顶氧吧”。
2017年以来,东村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共拆除私搭乱建4000平方米、清运垃圾1200方。同时,村里自行组建专业保洁队伍,通过治污、治乱、植绿、种花等,对乡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与此同时,东村逐渐走出一条民俗旅游的新路子。2014年到2017年,全村已建成具有餐饮住宿接待能力为一体的农家院49户,林间养生木屋21栋,修建起5500米山脊观光健身步道,3000米沟域探险健身步道,形成木屋养生、山脊观光、森林沐浴、田园采摘、农家休闲和徒步探险等功能区。
此外,探索发展高端民宿,利用闲置农宅进行村舍改造,户均增加接待面积80平方米。通过整合村内民俗户、成立民俗旅游合作社,实现在营销、标准、宣传等方面的统一经营管理,促进民俗旅游标准化。目前,村内已有市级“四星民俗户”2家,利用两处闲置农宅院落改建的精品民宿也正在试运营中。
新京报记者 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