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石河子大学: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天山脚下有个石河子大学,全国9所高校都有老师在石河子大学任教。”
说这话的人叫夏文斌。他9年前还是北京大学的教师,如今的身份则是石河子大学的党委书记。
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的关心与支持下,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重庆大学、江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9所学校组成的高校团队,近20年来围绕石河子大学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深入开展各项工作,让石河子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石河子大学也主动承担起兵团向南发展的重任,派出大量的师资队伍前往更需要老师的地区,创新性地开展新一轮的援助工作,实现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和谐发展局面。
一段援疆路,一世援疆情
诞生在解放新疆路途上的石河子大学,是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新疆的长期发展创办的一所高校。受基础条件等各方面原因所限,石河子大学的发展遇到了困难。在全国对口支援大潮的带动下,石河子大学迎来发展机遇。
石河子大学中文系2002级学生张瑜至今还记得,2004年3月新学期开学时,教室里来了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整洁的老师。他站在讲台上说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大学的孟二冬,现在开始上课。”
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主动要求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他所讲授的唐代文学课,让同学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这门课竟然有这样大的魅力。孟二冬旁征博引,文采飞扬,隽永的竖行板书,中气十足的嗓音为边疆学子缓缓打开了古代文学的大门。那堂课,大家做了厚厚一沓笔记,有的“甩着胳膊直喊手酸”。
夏文斌曾多次说:“我第一次踏进石河子大学校门,就把自己当作石河子大学人了。”2012年,夏文斌在石河子大学党委决策下,主导成立了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担任院长。他通过探索,对研究生思政课进行了专题化教学改革,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专题化教学,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学生讨论、辩论、实践考察等方式,大大提升了思政课的影响力和针对性,深得广大学生喜爱。
2005年8月,新疆石河子大学迎来了江南大学校长陈坚亲自带队的考察团,双方就如何开展有效的对口支援进行了探讨,江南大学与石河子大学结下情谊。
2014年春天,江南大学老师陶谦来到石河子大学,用最短的时间听完学院所有老师讲课,详细记录了每一位老师的特点,并结合江南大学相关课程、教师授课方法和学科发展,组织了多次教学研讨会,极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授课水平。他还主动承担起《食品工艺学》《饮料概论》等课程的授课任务。
陶谦的妻子朴银实是一位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本可以选择60岁时退休,她却向学校领导提出“到石河子大学去”的要求。看到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紧缺,教了一辈子化学的她,又重新拿起粉笔,承担起了教学工作。一对夫妻就这样开始了援疆工作。
2015年12月31日,重庆大学援疆教师李江涛在离开石河子大学时,感慨地说:“不知不觉,500多个援疆的日日夜夜过去了,离别在即,我感到很多工作还没有做完,我舍不得离开,不忍心告别。”
在石河子大学师生的记忆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穆春来教授、何传江教授、李声杰教授、董正英教授、龙付教授、李鸣教授、张家霖教授、叶忠教授、张金利教授等等,一长串名字的背后,是他们把自己的知识与才华贡献给了石河子大学的发展,留下了对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思念。因为在他们的骨子里,早已刻下这样的字样:一段援疆路,一世援疆情。
提升教学能力,服务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