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博物馆有趣 五个容易被忽略的京城游学好去处
比博物馆有趣 比艺术馆有故事
五个容易被忽略的京城游学好去处
想来很多孩子最讨厌的事,莫过于上学的时候为了考试,对着白纸黑字背历史了。而最令人沮丧的是,明明背得滚瓜烂熟了,考完却像没学过一样,什么都记不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带着娃参加了在梅兰芳故居举办的亲子活动,忽然间想到了一个让孩子不用死记硬背学历史、文化的办法——北京有那么多的名人故居,根本是活生生的历史书啊!在这个秋天,试试带着娃走访北京的名人故居,以此为线索串起历史。只要事先做好功课,不愁孩子不爱听!
梅兰芳纪念馆
一部栩栩如生的近现代史纲
梅兰芳生于清光绪年间,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晚清和民国,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壮大。这也是把梅兰芳纪念馆排在“第一要去”的原因,这里简直是一部栩栩如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啊!
梅兰芳故居的院落完整,辟有四个展览室,按照时间线完整陈述梅兰芳从清朝至新中国的生平。整个展馆面积并不算大,一进门就能看到梅兰芳先生的半身像,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房间中还会传出梅兰芳先生生前的著名京剧唱段……虽然不是京剧发烧友,但此情此景,总让人恍惚体会到“谈古论今有甚说甚,扮文装武演谁像谁”的舞台生涯。
趁机给孩子普及了梅兰芳的故事和京剧这种北京特有的艺术形式。娃对京剧的理解还停留在热热闹闹的脸谱上,梅兰芳故居的清雅别致、梅先生扮相的清俊秀美,都让娃看到了京剧的另一种静雅之美。
除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身份,梅兰芳还有一个身份,经常被妈妈们忽略:那就是一个忠于祖国的爱国者。梅兰芳不愿为日伪政权演出,为了坚决表明态度,他蓄起了胡须,这对于一个旦角来说基本上等于葬送了自己的演艺道路。平时很难找到机会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样边走边玩的气氛中,轻松地开展了起来。
梅兰芳纪念馆是十分规整的老北京四合院建筑制式,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堂前随风摇曳的海棠树、院内柿子树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既幽静又安适。梅兰芳曾在这个小院内,平安度过了他生活的最后十年。在这里,时间仿佛停住了脚步,院内几棵大树明显有了年纪,房中的老物件也历经沧桑。在这样的环境里讲历史故事,最合适不过了。老北京“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生活美学,在这里能略窥一二。
鲁迅故居
不一样的鲁迅:书封设计师、收藏家和翻译家
如果说参观梅兰芳故居是艺术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参观鲁迅故居就是近现代史和文学史启蒙。每次来到鲁迅故居,都觉得收获很多。
上学的时候曾经流行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大家最害怕背的课文全都是鲁迅先生的……可当和孩子一起在场馆里溜达,再看到《阿Q》《故乡》《孔乙己》,却觉得这些文章格外亲切。
博物馆里还原了鲁迅先生求学的三味书屋,上学时老师讲过一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印象极为深刻。当时年幼,只觉得原来鲁迅先生也不爱读书,只爱在后面的园子里玩。娃上小学后,也给娃读过,小朋友也是一知半解。
来了这里,才终于知道,鲁迅先生的祖父下狱全家避难、食不果腹时,三味书屋是他最想回去的地方。在终于可以返家的时候,鲁迅先生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这里,因为怀念,才写得如此生动。
对了,还记得鲁迅先生的那句话吗?“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来了这里才发现,原来鲁迅故居里,真的有枣树!秋天是最好的季节,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满树红枣。另外,院子里还有先生1925年亲手种下的白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