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内的聋哑人:对疫情反应迟缓 求援都成难题(2)
“因为交流的不便,在过去很多聋哑人几乎是与社区脱离的。”崔竟还提到,因为疫情而不得不面临的线上购物、快递收付等问题,也在很多中老年聋哑人的生活习惯之外。
“他们对疫情反应迟缓”
“守语者”的抗疫行动,便是从新闻资讯的普及开始的。崔竟和团队成员先后翻译制作了“如何居家隔离”、“如何预防粪口传播”、“如何使用防疫物资”等多条手语视频。这些都是崔竟挑选的“实用”、“权威”、“重要”的资讯。
2月5日,崔竟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手语视频。这一天,她被朋友告知,朋友的聋人父亲不顾家人劝阻聚众打麻将,直到家人无奈报警,数位聚众打麻将的聋哑人才被遣散。
视频里,崔竟眉头紧蹙、手势飞快,用手语强调:“疫情严重,人传人,聚众打麻将易感染,明知故犯,无异于犯罪!”
在武汉,登记在册的听障人士有近万人。聋人圈子小,事情传得快,聚众打麻将的聋人父亲一天接了数个视频电话。他一进门就挥舞双手跟女儿吵起来:“全武汉的聋人都跑来跟我视频讲道理!”
这都归结于聋哑人群体对疫情的反应迟缓,从疫情的刚开始,他们获取资讯就显得比正常人要滞后许多。
1月20日前后,在钟南山发布新冠肺炎“人传人”后,崔竟已然重视起来,除夕夜的“团年饭”,亲戚齐聚,在她的强调下,菜盘和火锅盆里都备好了公筷。
她不断把相关的新闻资讯分享到家族群和聋哑人群里,告知大家要防护。但得到回应却是——“小题大做”,她的聋哑人父母并没有当回事;而在同城的聋哑人微信群里,崔竟的建议不但没有被重视,甚至被指“添乱”。
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市内公共交通暂停。不少老年聋哑人在这天出门乘公交,发现公交久等不至,来群里询问,被群友一通视频电话解释之后,这才明白出了什么事。
卢小强是“守语者”的线上志愿者,他发现,自己的聋哑人母亲同样信息滞后。平日里54岁的母亲独自在家,卢小强忙于工作,此前未曾跟母亲强调任何疫情资讯。直到1月23日,卢小强从外地回到老家,母亲才问起他,“为什么外面很多人都戴起了口罩?”
“守语者”针对聋哑人的疫情需求登记工作中,问到“为什么没有及时准备物资?”得到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新闻频率太快,没有手语翻译”;“我们聋人看不懂新闻,不清楚外面发生什么事,等反应过来,所有的药店都买不到口罩了”。
崔竟说,在聋哑人群体中,中老年聋哑人资讯尤为落后,“他们更喜欢看手语,对文字理解能力会不及年轻聋哑人”。
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66岁的大姨,聋哑、独居,住所位于汉口火车站附近,那里确诊人数多,是疫情“高危地”。而且大姨从不使用网络,几乎与所有的新闻资讯绝缘。
崔竟唯一的办法是每天用短信和大姨保持联系,在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的同时帮她普及疫情资讯。即使如此,2月14日,大姨还是瞒着崔竟出门了,并在事后表示惊讶,“店铺怎么都关门了?”
崔竟气极了,大姨至今仍不明白疫情“轻重”,但细想之下她又觉酸楚,还有多少聋哑人有着和大姨一样的处境呢?
无声的救援
2月初,由崔竟主导,三位听人(听力正常的人)、五名聋人组成的抗疫队伍临时集结了起来,计划在疫情期间为受困的湖北聋哑人提供支持。
“看到找到我的老年聋哑人,我会想起独自在家的大姨,我老去的聋人父母,还有我自己。”事后,崔竟在“守语者”公众号提到这次志愿活动的初衷。
8名成员精通手语且文字能力尚好,均来自“守语者”公益小组,这一组织由崔竟在2014年创立,旨在为听觉特殊的人群创造平等沟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