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中国人平凡的一天 欧洲网友却说:“羡慕不来”?(3)
找准痛点后,几个朋友花了三个月的业余时间编写了一个小程序,没想到从1月底开始,随着线上课程需求量增多,每天新增用户量也在不断创下新高,几天内就冲到了一千万。
疫情期间,因为用户需求变化催生了不少类似的热门小程序。量变带来质变,这些创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消费业态。
疫情对传统产业和消费模式造成较大冲击,但压力下也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疫情防控中催生的线上经济等新型消费、升级消费爆发式增长,使得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损失一定程度上得到回补,也为下一步经济高质量发展试了水、趟了路。
1-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同比增长3%;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9.7%、45.1%和31.4%。2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27.7亿件,同比增长0.2%。
疫情虽然按下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进键",但究其底层逻辑,背后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
是中国早早布局的5G移动互联网建设、
是中国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科研经费倾斜、
是中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发展的持续重视。
有了这些“数字化新基建”的铺垫,让我们“坐在家里上网课”成为可能。最近一款频上热搜的“低分”APP也不例外。
3 “低分”APP背后 却拥有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器?
近日,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钉钉流量出现了飞跃性增长。
作为在线教育、办公软件,线上补课第一天,钉钉就因为洪水般的”差评“登上了热搜,评分从4.9分跌至1.5分,毕竟沉浸在假期中的小学生,人家还没玩够呢。
但这款1.5分“低分”APP的背后,却是2月4日开工日1000万家企业、2亿上班族的在线访问需求。企业用视频会议开晨会、久违的伙伴通过视频打招呼、学生在家用听线上直播课程。
为确保网络通畅和用户体验,公司的的技术人员连轴转地将紧急扩容阿里云的网络和计算资源,利用弹性计算资源编排服务(ROS) 在短短2小时内新增部署了超过1万台云服务器, 来支撑用户暴增的需求。
简单说就是在保证亿万用户正常访问的情况下,维持服务器的持续运行。而由此产生的海量计算需求,千亿级网络带宽需求,均经受住了考验。
3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宣布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合主办的生活节于3月26日-5月26日举行。其中,广西通过支付宝发放亿元消费券,定向鼓励本地消费者,扶持30万广西商家。
此前,南京、合肥、浙江、济南等多地也先后宣布发放消费券。3月15日,南京5000万元电子消费券启动预约,不到24小时,预约人数超百万,服务器又将迎来一波百万量级的访问。
这些看不见的“奇迹”背后,全部是由中国完善的数据网络、云数据中心等数字化新基建的发展所托起的。
2020年国家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成为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
河源
在广东河源,容纳30万台服务器投资百亿的阿里云数据中心不久前正式启用,为华南地区上百万个企业提供云上数字服务,推动传统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上海
在上海,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成功部署了全球首个采用32T高传播速率设备的5G站点。中国移动今年计划投资1000亿元,建成5G基站30万个。
5G建设的加大力度,还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许多企业。
在东莞,多家5G产业链企业订单逆势增长。一家做5G高速背板连接器的企业,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0%。
目前,全国多地正加快布局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将带动万亿级的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