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武汉罕见病患儿南京重生记(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08 17:07:25
浏览

  晏义威通过公开的电话联系上南京市卫健委。“接到市卫健委电话当晚我们就开会,围绕两个问题:能不能治、能不能去。”南京市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王倩说,前者显然是肯定的,后者考虑到手术中需要麻醉、器械等配合,术后需要监护、调整等,整个手术并非主刀医生一人就能完成,而是离不开一个成熟团队的配合。

  把患儿转移到南京进行手术,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求助、求助、还是求助。晏义威在网上发布消息,求助各大媒体。当地媒体以及武汉520、武心援、华科校友会等社会组织纷纷与晏义威取得联系,出钱出力,与包括当地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内的各相关部门联系。

  巨大的压力让晏义威崩溃了好几次。求助、去医院是他的日常。“老婆在家休养,父母身体不好,在家里我不敢哭,只敢在去医院的路上哭一会儿。”

  每天,骑出去10公里左右,老化的电动车就会没电,晏义威需要换自行车一路骑到医院,单程两小时。

  有一天武汉雨雪交加,打落到眼镜上挡住视线,晏义威将眼镜摘下塞进口袋,骑车时一不小心将一只眼镜腿坐断了。因为武汉的眼镜店都没开门,晏义威用胶布粘好眼镜腿,至今都还戴着这副眼镜。“当时真想好好大哭一场,可我没时间,我还要去求助。”

  生活就像波浪,一浪是打击,一浪是希望。晏义威说:“常常刚看到一点希望,就突然掉进冰窟窿里,过一阵子又有了转机。来回反复不下几十次。心脏不强大的人还真挺不过去。”

  孩子要救,防疫也不能失守

  到医院后,行程路线如何设计才能避开就诊人群?医护人员采取几级防护……所有这些问题都要考虑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眼看着我能救他,但患儿又来自武汉,心里挺纠结的。”沈卫民说,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患儿要救,南京本地市民与医院就医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安全也必须保证。

  基于此,南京市儿童医院提出了患儿转诊需满足的几个要求:患儿包括随车医护人员、司机等核酸检测需呈阴性,必须取得武汉当地卫健委、疾控中心等部门批复,同时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需同意出城。

  晏义威从未放弃。在各界的帮助下,他终于等到了好消息:可以于2月24日带着孩子前往南京就医。各省的救护车不能出省,志愿者帮忙联系了当地一家可执行跨省运送任务、且有专业急救医生跟车的医疗救护站。

  当天下午一点左右,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一位医生、一位护士以及救护站一位急救医生陪同下,晏义威带着孩子踏上了前往南京的路。

  为接收这名特殊的小患者,此前南京市儿童医院召集医生、院感和安保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到医院后行程路线如何设计才能避开就诊人群、入院后是在发热留观区还是单独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单间、医护人员采取几级防护、患儿何时再次排除新冠肺炎确诊等问题,都被考虑在内。

  24日晚上7点左右,沈卫民、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主任陆巍峰等医护人员与患儿父亲、湖北当地医生进行交接后,救护车及车上医护人员立即返回武汉,晏义威由疾控部门负责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穿着防护服,打开“生命的气道”

  “第一次穿着防护服做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和感觉都和平时不太一样。戴着几层手套,难有手感,主要凭借经验”

  由于“小下颌”患儿吸气时压力高,口腔分泌物易塞在喉部、吸入肺中,早期多为吸入性肺炎。到南京后,医院首先对患儿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再次确认其肺炎并非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