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武汉罕见病患儿南京重生记(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08 17:07:25
浏览

  晏义威说,医护人员每天至少跟他通话两次,告知孩子的病情和喂养情况。“刚开始沟通的时候我也很着急,觉得怎么还不立刻手术,医生跟我耐心解释,要让宝宝的情况恢复到可以耐受手术和麻醉,我听了很感动也很感谢。”

  3月13日,晏小宝顺利脱离呼吸机,改为鼻管吸氧,病情稳定。3月18日转入普通病房。

  晏义威妻子怀孕后不再上班,家中日常开销完全依靠他的工资。父母身体不好,退休工资也仅够二老的花销。怀晏小宝时,为了检查、保胎等也已花费不少。得知他家的经济条件窘迫,志愿者帮助他在网上发起了筹款。

  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士长马蕾了解到这些情况,也帮着晏义威联系南京儿童医院医学发展医疗救助基金会,为他减免了一些费用。“医院还买了宝宝的衣服和6瓶氨基酸奶粉送给我,这种奶粉很贵的。一瓶400克,就要近400元。”晏义威说。

  接受采访时,晏义威认认真真地写下了一个个“名字”,那都是曾经对他施以援手的机构和团体:武汉520、武心援、华科校友会、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友会、南京益童基金、南京同心未保中心、张晓华家政中心……

  “这些帮助过我的名字都不能漏掉。你看我身上穿的衬衫也是他们送的,来南京带的都是冬天的衣服,东西带得也不全,好在有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晏义威说。

  得知孩子生病时,晏义威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有时还睡不着。“到了南京觉得宝宝有救了,晚上终于能睡着了。”他说,出院3个月之后还要复诊,后期的治疗还有很多。要做拆延长器的手术、腭裂的手术……还要解决“小下颌”患儿可能出现的听力、视力等问题。

  “不管怎么样,先把宝宝的命保住了。感觉像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晏义威说,“真的不知道都该感谢谁,感觉像星星一样多。”

  城市郁郁葱葱了,生活也是

  “宝宝抱着奶瓶要吃奶了,总是一副要狼吞虎咽的样子,现在可以吃120毫升啦……”

  3月30日,晏小宝治愈出院,护士长马蕾为晏义威和孩子联系了医院的车,派一名护士还有一直帮忙照顾晏小宝的家政张阿姨同行,将父子二人送往火车站。

  不仅如此,细心的马护士长还联系了火车站内的雷锋服务站,将晏义威父子一直送至站台。

  11时55分,火车载着父子二人驶向武汉,下午3点多,火车抵达汉口站,父子二人回到了阔别一个多月的家乡。

  妻子早已经守在火车站,夫妻久别重逢,却顾不上寒暄,一切交流都围绕着晏小宝展开——孩子情况怎么样,怎么抱他才会舒服一点……

  “宝宝抱着奶瓶要吃奶了,总是一副要狼吞虎咽的样子,现在可以吃120毫升啦……”4月14日,晏义威通过朋友圈向关心晏小宝的人“汇报”最新情况。晏小宝的情况在好转,作为普通的武汉市民,晏义威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

  “之前我们一直远程办公,现在公司已经恢复员工轮流上岗。”晏义威说,如今自家小区门口的早餐店、水果店、菜场甚至五金店都开门了,路上的车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眼镜店终于开张了。因为忙着工作、买菜、照顾孩子,他还没空去修修自己断掉的“老爷眼镜”,但他知道,坚冰融化了,武汉的街巷变得郁郁葱葱,他的生活也是……(记者邱冰清)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