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新基建、新动能、新引擎

光山新闻网 admin2 2020-11-16 00:00:00
浏览

  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在深圳举行。本届高交会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总展览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有3000多家海内外展商、近万个项目参展,各项活动将超过140场。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美国第三脑研究院院长陈世卿,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副总裁蒋金水,金融壹账通 Gamma CEO区海鹰,深圳市智慧杆产业促进会会长王海龙出席并参加圆桌讨论。

  以下为讨论实录:

  高飞:我们今天的对话是在最后,但是好饭不怕晚,大家在晚饭之前可以吃一顿思想的盛宴。我们这个对话的主题是新基建、新动能和新引擎。什么叫新动能呢?我们知道新基建包含了一系列新的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不是开发出来就可以了,重点是要用,用在哪呢?主要是用在传统行业,也就是能为传统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动能,国家有一个词叫产业数字化。第二个词是新引擎,什么是新引擎呢?新的技术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产业,拿5G来说,5G相关设备的产业价值有数千亿人民币。借着新基建相关的技术如何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这就是新引擎部分,也就是数字产业化部分。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今天请到了四位嘉宾,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美国第三脑研究院院长陈世卿先生,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副总裁蒋金水先生,平安金融壹账通Gamma CEO区海鹰先生,深圳市智慧杆产业促进会会长王海龙先生。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新动能部分,也就是新基建如何服务传统产业。第一个问题我想抛给一重的蒋总,我们知道一重是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央企,在传统老基建的时候贡献了很多的力量,现在我们国家提倡新基建,我特别想问的一个问题,面对新基建,我们老基建的带头人觉得是一个挑战还是一个机遇?

  蒋金水:我来自中国一重集团,很荣幸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交流汇报。

  我认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一重集团总部坐落在东北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始建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被总书记称为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第一重地。作为重型技术装备制造的典型代表,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包括国防装备、高端冶金装备、核电装备、石油化工装备和大型铸锻件等主要产业,是制造工厂的“工厂”,先后为国家开发了400多项新技术和400多项新产品。

  说是机遇,是因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新基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新动能:

  一是推动设计制造和服务能力提升、为变革生产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

  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应用,可以实现产品设计智能化、制造工艺和制造流程智能化、实现制造服务智能化;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有效促进企业内部提质增效,提升组织管理效率,驱动创新能力提升;

  三是5G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能有效支撑企业内外部价值链提升,创新商业及服务模式,实现产业生态高效协同,同时支撑公司地方与企业融合、一带一路等新业务板块的同步发展;

  说是挑战,是因为传统基建能力提升很快就能带来订单和量的增长,但新基建对一重是一个先投入,后获益的过程,加上制造企业对新技术认知和了解不足,首先面临着巨大的投入,包括资金、人才、信息技术资源等,这方面对一重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高飞:一重也是国家的创新示范企业,代表着在新基建领域已经做出了一些创新举措,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现在面对新基建的要求,有没有一些思路可以给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有一些启发性的建议?

  蒋金水:新基建对重型装备制造业,从我们目前所开展的工作来讲,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把需求层面分析透彻,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我们正在专业机构协助下(如中国信托院),制定中国一重 “十四五”数字化发展规划,内容涉及企业管理、产品设计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成本控制等重点环节。

  二是,夯实数据基础,建立完善数据采集、数据感知、数据分析、开发制造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中国一重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先期必要的硬件、软件能力建设。

  三是选择优先具备条件的产品、制造流程进行数字化转型重点突破。例如,选择技术成熟、批量化产品开展数字化技术设计;

  选择核电产品、石化容器产品相对工艺固化的焊接工序,先实现区域智能化制造,再实现数字化制造转型;

  选择相对选择制造流程、制造工艺相对成熟固化的炼钢工序,开展数字化制造研究,在工艺智能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数字化炼钢。

  高飞:也就是说先做好顶层设计,然后找一些试点的项目先做起来,看到效果再逐步加大投入。

  接下来的问题问陈院士,大家知道新基建分三层,第一层是信息基础设施,第二层是融合基础设施,里面有技术、有行业,比如智慧医疗、智慧制造等,第三层是创新基础设施。想问陈院士一个问题,您刚才演讲的片子里面把超算技术、AI技术也用到很多行业里面,您这么多年一直致力于把技术应用于行业的应用当中,您的体会是什么,怎样才能把技术融合好,在企业里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陈世卿:我几十年来从来都没有离开工程项目,一直在实验,而且不但在实验,而且走在别人前面。一个公司或行业要走到人工智能这个时代,你一定要放开,不是跟着人家走,看别人怎么做再做,你一定要能够用综合很多学科找到一个新的路,你一定要有这个胆量,否则你看着人家做已经来不及了。

  高飞:也就是说在面向技术融合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等谁做出一个模板我们照着做,这个事很难,我们只能自己尝试着做,这就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对很多传统行业而言如果创新失败了怎么办,这会有一些顾虑,这里面有没有一些窍门可以分享一下?

  陈世卿:大公司可以尝试创新,小公司就要跟着人家抱团,但是抱团中要找一个项目来做,以项目来带队,你要参与,也许你从参与中很快就学到经验,一定不要希望人家做出来了我再跟着走,这样太慢了,一定要快,大公司可以自己做,小的就是抱团跟别人一起做。

  高飞:也就是创新固然可能会失败,但是在技术领域创新是唯一的路,落在后面肯定是不行的。

  接下来的问题问一下王会长,我们知道智慧杆产业的前身是路灯等道路上的设施,明显属于老基建,但是我们做的事情又是新基建,我想问的问题是新基建、旧基建是怎么过渡的,怎么把旧基建提升到有新基建价值的产业?

  王海龙:现在的新基建讲的比较大,但是要能够落地,我们原来叫灯杆,是一个简单的灯杆,大家觉得是非常老的,民国时期就有的,最早是用汽油灯,慢慢转化成电。但是现在大家如果用心观察的话,原来路上传统的灯杆变成了有监控、充电桩、灯箱广告屏、WIFI等,有了5G之后能支撑车联网,包括万物互联,对井盖的监控,垃圾筒的监控,空气、水、土壤的监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应用,城市的基础设施都是需要的。特别是我们国家把5G当作国家战略层面的任务,5G要落地,它是高带宽、低时延,所以它的密度非常广,一般窄的地方大概150米,宽的300米左右就要建一个基站。目前5G还是新业态,成本还非常高,大概要100万,最重要的还落不了地,5G是有设备、有天线,还要电力、光纤接入,还要杆体支撑它,所以它需要有支撑杆,有电力、有光纤,这样一来就把原来几千块钱一根的杆子,现在已经变成了15-20万一根杆。大家如果有兴趣,在1号馆信息技术与产品展示,特别是昨天高交会新闻发布会艾学峰副市长答记者问的时候,记者问他5G来了以后,深圳是独立组网的城市,带来了哪些5G应用?艾学峰副市长说带来了5G+智慧杆,智慧杆就是我们推的多杆合一,5G微基站、5G智慧城市、智能医疗,他说最值得看的就是1号馆信息技术与产品展示的5G+智慧城市、智慧杆组团展览,欢迎大家去看。它带动了差不多上百倍的增长,利用这次新基建的政策可以把老基建都带动起来。

  高飞:您刚才提到的数字传统灯杆是几千快,智慧杆是十几万,首先是百倍的投入变化,有没有大概估算一下我们投这样一个杆它的回报率?变成智慧杆以后,这个杆能产生的价值放大的倍数是多少?

  王海龙:经过深圳市建管运维建设单位特区建发旗下成立的一家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测算了一下整体造价水平比单个照明的电灯杆成本还下降了16.7%,比如单独建5G基站,一个基站就要十几万,还要建充电桩,还要建LED灯箱广告屏,还要建监控,还要建WIFI,把这些整合在一起以后,比单个建成本还要下降16.7%,虽然总体成本上涨了,但是综合运用的成本下降了。

  高飞:关于丰田和特斯拉的市值比较,特斯拉一年产车是几十万辆,丰田一年产车是上千万辆,但这两家公司的市值是一样的,这有点没地方说理,但是证明一件事情新技术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问一下区总,平安是左手金融,右手科技,我们说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有数据,金融行业肯定是转型最迫切的行业,您觉得传统行业利用新基建的技术能够在哪些方面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区海鹰:金融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一个行业,特别是传统银行和保险公司,现在是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一方面从业务来说就遇到互联网公司挤入金融这个领域,大家都看到用互联网公司的那种销售模式,一天就从零售都可以卖上千亿的基金,他们的这种销售模式是非常吓人的。传统银行虽然前期他们在信息化里面投入很大,新基建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如何从原来旧的技术框架转型到一个新的分布式的技术架构。但是这又迎来另一方面的挑战,因为原本的系统都是一个烟囱型的设计,所有的信息都是不打通的,一个功能,比如贷款是一个垂直的系统,基金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投资又是另外一个,底层数据是完全没有打通的。刚刚埃森哲的顾问也提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点,很多银行都有投入做云,但是转型为什么还没有发生?首先是一个系统架构上整体的调优,从以前的集中式模式到分布式模式,就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所以从这点来说,新基建对于传统金融行业并不单单是把硬件设备建起来,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银行整体架构的转型,整体数字化的转型。我们平安在这块是最早实现的,平安在十几年前就做了一个后援大集中,其中一部分就把所有的系统做一个大的整合,做一个集团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数据架构。也基于这个经验,我们把这个方案形成了几个不同的维度帮助银行做数字化转型。一个是中台的概念,我先不把所有的烟囱全部砸掉,因为这个风险还是非常高的,我在上面架一个中台,一个是AI中台,一个是数据中台,一个是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比较好理解,像八爪鱼一样,触达到几十个烟囱里面,把所有需要的数据都整合到一个统一平台,对数据做统一标准、统一治理、统一提升,最终我们不是把数据纯粹整合在一起,更多是把这些数据变成真正的数据平台来提升能力,比如对人的画像,对企业的画像,对车的画像,这样整体在数字上的价值和资产上做提升。以前我们都是以银行为核心推出产品,现在我们要更多以客户为中心来进行产品设计。马总说过平安最成功的一点是一个客户一个账户一站式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所以整体新基建要围绕这两个大的方向。

  高飞:我大致理解分成几步,第一是技术不一定是集中的,有可能是分布的。第二是数据要进行一定的整合和打通,数字化转型是数据的使用,如果数据本身都是分散的,这就没法用,就像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一样。第三是有了这些数据以后可以针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服务,这样就是比较好的转型路径。

  我们说完了动能,接下来说说引擎。首先请教一下陈院士,在您来看,中国的AI产业和算力产业在全球是什么情况,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是什么?

  陈世卿:从东西方来看,西方是到处开花,中国有一个缺点,我们是后起,第一个我们人才不够,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能够开发的人才,这方面是我们最大的缺点。我说目前需要500万中高端的人才,是能够开发的,但现在只有5万人,这5万人都被大公司拿走了。没有足够的人才能够开发,这是赶不上的,像美国是到处都在开花。我现在已经在四川大学下面有一个人工智能学院,做出一个版本来,然后我们准备迅速在全国复制100个,这样才能够在5-10年里面,一边人才培养,一边把应用开发出来。怎么开发呢?一定要拿项目开发,通过项目带动,而不只是课程,比如把智慧杆连到边缘计算,智慧杆连到火车、高速公路紧急救护。

  高飞:您刚才说的是人才瓶颈,您觉得这个瓶颈主要出现在哪?是我们教学的内容和产业脱节还是什么?我们是人多,但是人多不见得就有领军人才,比如体育界说我们这么多人,怎么足球就踢不出亚洲。像AI人才,我们怎么就培养不出500万AI人才呢?这是什么原因?

  陈世卿:因为这是新的方向,因为太新了,所以一定要做示范点,第一个最重要,要什么样的实验环境,什么样的项目开发环境,什么样的职业人才来带。必须要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有些课程我们可能是从美国拿来的,但是实验是我们自己的,比如有智能超算做算法的,教他们怎么做算法,比如怎么样用脑机融合的技术开发各种应用,这方面我们要超前。

  高飞:一重在示范上有什么带动技术创新的地方?特别是您刚才谈到有些项目带动,有哪些项目?可能传统行业说我们也照着示范一下。

  蒋金水:目前正在做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智能产品和服务、新技术融合创新和数字化技术应用。

  一是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从产品设计出发,打造智能化产业,如为钢铁服务的高端冶金装备、为汽车行业服务的锻压装备;

  打造核电、石化容器类产业数字孪生体,这类法规产品,目前已具备良好的设计制造可追溯性,为用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中国一重“制造+服务”转变;

  二是加速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开展5G技术的应用,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开展合作,实现5G高清视频监控、车间全量数据采集、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等场景应用;采用AI知识图谱优化设计,利用5G、AR、VR等,实现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仿真、虚拟装配上应用。

  三是在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研究应用方面迈开了第一步;

  如建设了用于国防装备制造的数字化车间,这也是黑龙江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实现了设计、工艺、智能物流、自动加工、装配、质检等全流程的资源优化利用,实现了生产过程管理的信息可视化、决策科学化,生产管理透明化;

  完成了洁净钢智能冶炼平台建设,全面系统进行冶炼装备现代化升级改造,改进和提升大型铸锻件超纯净冶炼工艺技术,实现冶炼装备现代化、操作自动化、工艺智能化、管理信息化,通过炼钢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发应用,最终实现数字化过程控制。

  这些做法在我们重型装备制造行业是可以推广和复制的。

  高飞:在产品智能化这块想多问一句,一般人可能根本就没有见过一重的产品,您谈到的很多一重的设备比如核电设备,这些设备我们感知不到这些东西如果智能了会怎样智能?它智能了之后,客户有哪些体验的改变,能不能稍微给我们讲两句,比如什么样的设备智能了是怎样的感觉?

  蒋金水:一重生产的装备,最大的单台设备可以达到3000吨,长度可以达到50米长,直径有五六米,就这样大型的装备。我们如何设计智能化的装备?我们有的装备是为钢铁企业服务的,比如热轧、冷轧设备,单台设备也有四五百吨。我们可以去设计成智能化装备,把程序输入以后,就能实现自动化轧制,无论是提高生产效率,还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都是智能化控制。

  高飞:也就是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利用我们的设备让品控更加高质量。

  蒋金水:把它设计为自动化装备,它能自己去调节制造流程,就像我们人脑一样。

  高飞:接下来请区总谈一谈,您在科技行业浸润很多,我们这个话题是谈中国的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刚才陈院士谈到了人才的瓶颈,接下来请您谈一谈中国在新基建领域有哪些优势?特别是您在平安,用科技手段服务传统行业,您觉得我们这些客户接受新技术的速度和感觉是怎样的?是不是像陈院士说的有一种争先的感觉,还是我先看一看,别人做得差不多了我再跟,客户的心态是怎样的?

  区海鹰: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这块,我觉得中国已经到了全世界的前沿了,十几年前我们还在讨论为什么信用卡在中国没有办法很好地落地,信用卡在国外非常流行。但是十几年后我们完全跳过了信用卡,特别是线上支付,现金已经完全没有价值了。从这点来说,中国的消费者在新技术的使用上,他们其实完全是完全跨越欧美这个时代的。也因为消费者这么容易接受新的科技手段,因为这个都是往后推的,因为客户需要这种服务,所以也促使这些服务高速提升和增长。有了这么一个基础,现在央行推的数字货币,这个基础就很好推了。如果在美国同时推数字货币,我估计他们的难度要比中国难很多。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优势,消费者、消费群体对新的技术、新的模式非常高度接受,我觉得这是最核心的优势。

  另外一个优势是行业自身的创新,这次中美博弈也把我们的问题点凸显了出来,我们这么多年科技的应用是在应用科技层面上,这次把我们在中夏层的缺陷暴露出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也受到全世界的封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快速提升科技。这个过程也是我们新的机遇,特别是在基础创新这块,既然他们不给我们,我们也没有选择,再次刺激我们自己去自研,从底层技术开始。如果用现在的国力,还有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都能够全方面投入的话,我觉得有可能在新的发展方面,特别是自主研发这块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高飞:谢谢区总,刚才区总的例子特别好,我们当年讨论信用卡怎么就落不了地,突然发现有一天信用卡在我们这里就不存在了,需求倒逼我们跨越式发展。我们讨论完这两个话题,最后一点时间讨论一下新基建的落地问题。新基建的核心词是建,但只是建还不行,建完之后没有运营,建完的东西就会被浪费了,所以不只要建,还要运营,还要变成服务。最后一部分请各位谈一谈新基建建完之后怎么用,怎么让它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比如建完智慧杆之后商业模式是怎样的,由谁来投资,谁来建设,最后的回报是怎么计算的?

  王海龙:新基建之前有5G,结合软件和硬件,智慧杆原来是单一的,现在变成整体的平台,它不是一根杆,它是一个综合的运营平台。建完以后怎么办?我们以前经常是建,建完以后不管,为了拉动GDP也好,为了政绩也好。现在政府对花钱是管得越来越严格了,也需要有产出。我们的智慧杆叫多杆合一,把各种功能整合到一起以后,总体投资上去了,但是投资额下来了,我们说它的应用,一方面是拉动经济、拉动产业、拉动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关键的还是要应用。它应用在哪些地方呢?比如传统的灯永远都是亮的,我们的灯白天是不会亮的,晚上才亮。但是一般在下雨天的时候,或者夏天有时候这边很黑,那边很亮,如果传统的就不会亮,但是智能化的黑的就亮,亮的就关,这是功能性的应用,其实省电了,而且方便大家了。5G基站建设投入很大,产生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问题,应用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怎么把它变成应用,包括电费,一个基站有3000瓦的功耗,很大,运营商可能挣的钱都交给电力公司了,怎么办呢?晚上的时候这个区域没什么人了,根据人流量或者没有人了自动关闭基站的工作,那这个基站就不再工作了。就像汽车停在那里的时候把油门关掉,就不耗油了。无人驾驶来了以后要有信号支撑,要快速接受指令刹车、转向,要快速接收信号,这个信号哪里来?就是5G。这5G建在哪里?建在两边的智慧杆上。汽车充电桩、无人机充电平台,原来一定要到指定的站点去充,现在不用了,我一边停车一边充电,包括无人驾驶、无人配送,续航时间比较短,将来的无人机快递没电了,就像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一样自动停下来充电,充完电以后又飞了。这个应用可以拉动很多的经济,大概有10万亿,这里面的应用非常多,今天大家也比较累了,所以我今天少说一点,如果需要的话我再多补充一点。

  高飞:就是我们不是制造业,而是变成服务业了,服务业的价值就不一样了。区总,您觉得做好服务业的关键点是什么?

  区海鹰:做好服务业最重要的还是以客户为中心,特别是我们现在的方案,我还是回到传统银行服务业,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到线上获取金融服务,就更加方便。整体来讲,整个数字化转型对传统银行来说要以客户为中心来设计,只要你以客户为中心来设计你的服务、你的产品,他们自然就觉得你的产品更贴心、更好用,就会有更大的市场。

  高飞:蒋总,我们针对新基建有什么样的目标和计划?

  蒋金水:像我们这种企业,数据的采集系统,企业里面有很多技术和商业上的机密,所以数据分析系统、采集系统,我们在顶层设计的时候,这部分的投资肯定都是自己的,剩下的网络技术可能就是公共的。我们是制造企业,公司提出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这种新的技术,5G、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给我们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我们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我们用这种先进的网络化技术,在服务方面完全可以颠覆了以前的服务模式,有很多技术问题可能通过在线就解决了。一个是拉近跟客户之间的关系,另外从整个处理效率上也会全面提升。新基建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的确是带来一种新的发展动能。

  高飞:我之前没跟几位嘉宾通过气,但是几位嘉宾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都是谈到服务业的创新,新基建的商业模式跟以前造完东西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把它变成一种服务提交给客户,客户的关系是源源不断的,是持续的,在线就提供服务了,而不是像以前造出东西,出了问题再飞过去一个人,这个成本太高了,服务为本是关键。接下来请陈院士谈一谈,您接下来还有什么目标?您刚才介绍的在健康行业、能源行业都有建树,接下来您以36岁的脑龄在想什么新计划?

  陈世卿:很简单,就是永远不要怕,中国人有一点常常会怕,就是你一定要看到人家做出来,中国人其实有足够的聪明,跳跃式的想法。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新的项目,比如说我们可以把5G,无人机可以吊到半空中,到海上救援,到山上救火,像这种应用场景是很多的,只要你敢想,该政府出钱的,该企业界参与的都要一起来做,把这个场景做出来。中国人是够聪明的,中国有足够的市场,你只要做一两个成功的例子就滚动起来了。所以可以看到我有很多项目是国家级的,像这类的都会试着拿国家和企业的基金来做。

  高飞:我总结四位今天的谈话,在态度上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运营模式上要以客户为中心,转型服务业,把新基建作为跳跃式发展的机会,这样新基建就必定能够助推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非常感谢四位嘉宾分享的精彩观点,也感谢台下的各位听众,我们今天的对话到此结束。

  我们对话环节结束之后,今天下午的高峰论坛环节也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新基建,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旧基建,在新基建的带动下经济一定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我们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机会探讨这个话题,感谢各位,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