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学校:让育人回归本位

光山新闻网 山阴新闻网 2019-03-28 10:29:02
浏览

  深圳湾学校

  让育人回归本位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杜玮

  3月14日下午两点,深圳湾学校四年级的体育课开始了。来自克罗地亚的米斯拉夫·什科夫兰扛着一袋足球,身后的“士兵”整齐排成两列,紧紧跟随。前十分钟,米斯拉夫让学生们跑圈、热身,之后,他进入主教学环节:带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球、传球。与此同时,田径场的东南角,马蒂亚·伊万契奇在率领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做着跳圈游戏,另一边,篮球课、网球课也同步展开。操场上,共有四个年级的六个班都在同时上着体育课。  

  该校特色体育课程的负责人、同样来自克罗地亚的马可·苏吉卡说,目前,学校共有5名体育外教,每人都有着体育相关的教育背景以及至少两年的工作经验,并都至少在某一项体育运动中有所专长。在深圳湾,最慷慨的就是体育课的供应,所有的学生每天一节。每天第一节课前,学生们还会有半小时的阳光体育,跑步、跳操,下午放学后,仍有一节课外时间用来在挥洒汗水中放飞自我。

  深圳湾学校是一所南山区政府委托深圳市基石教育基金会管理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小班化、国际化、体育即教育、激发学生自主性等特色让学校回归育人本位,在基础教育改革领域成为先行者。

  基金会办学

  政府委托基金会办学是近年来深圳市在办学机制上的一个创新,而对于基石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希来说,深圳湾学校的诞生是其十多年教育理念与梦想的不断延展和落地。

  对于杨希,公众更熟悉的身份或许仍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时代的名将。1981年,其所在的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中首获冠军,拉开五连冠序幕。1982年,女排姑娘们在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再次夺魁,这届世锦赛后,杨希选择了退役。

  由于出身教育世家并对教育感兴趣,杨希退役后,曾赴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深造,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结合自身经历与国际上对运动员教育、培养的惯例,她发现,国外运动员大都从学校走出,而且,国外只有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之分,并没有一个职业像国内一样叫专业运动员。相比之下,国内很多运动员从小脱离学校,进入专业队训练,体育和文化课学习二者割裂。与此同时,在学校里,体育也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006年的一次旅行途中,杨希与丈夫看到云南香格里拉和丽江的孩子们身体健壮,是当运动员的好苗子,于是产生了让他们运动成长的想法。由于当地缺乏好老师,二人最终挑选了10个当时只有七八岁的云南少数民族女孩,将她们带到北京,成立山花网球实验班,一边教她们打网球,一边让她们上文化课。如今,10个孩子中,有些人就读于深圳中学,即将参加高考,其余几人已经在打职业比赛。这是杨希将体育与文化课教育二者融合的第一步。

  2012年,为将山花网球实验班的模式进一步推广,杨希在北京成立了一所名为世纪东方的民办学校,将北京奥运场馆中的国家网球中心改造成学校校舍。学生在接受文化课教育时,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训练。从学校层面上,杨希实现了让体育回归教育。

  除了民办学校,能否有更多公办学校的孩子也接受这样的教育?供给的教育质量能否更优?办学体制上可否有更大突破?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要加大体育产业投资,把全民健身也提到了新的高度。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全国改革先行者的深圳,决定要加快体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学习借鉴国外体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尤其是从学校培养选拔青少年运动员的有效机制。这一年,深圳市政府看到了杨希在办学上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几番考察后,决定以委托基金会管理公办学校的方式将其育人模式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