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学校:让育人回归本位(4)
每个班25人的规模得以让更多自主性学习的活动展开。在此基础上,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进一步,是上学期起,副校长陈扬彬就抛给紫荆书院二年级班主任马力的问题。
这学期,马力开始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数学课教学。他将每堂课的重点内容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课,提供资源支持,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学,然后,在完成相应练习并通过老师考核后,就能一路通关晋级,最终成为小老师、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其他同学答疑解惑。
而在学校范围内,老师们都要提前一周甚至一个月,给学生订制出一份学习指南,使之拥有一份寻宝秘籍,学生自己调控进度,自主探索。
在深圳湾学校,学生期末的成绩只占20%,更多还是平时的过程性评价。而关于外界对学生成绩的担心,早在2017年开学前的招生答疑会上,王铮就表达了深圳湾学校要在3年后中考成绩位列南山区前三、深圳前五,5年后南山第一、深圳第三的决心。郑向东则解释说,学校所追求的是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激发其向上的能力,鼓励其不断挑战高难度,而培养学生的核心是让其变成有责任感,能自主学习、为自己负责的人,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会差。
赵立认为,当教育改革顺应了人的成长规律和长远发展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有兴趣、有动力,不功利地拥有各种素质,未来就不会出问题。在他看来,深圳湾学校的学生都带有鲜明的特质,有着积极健康的心态,清晰的目标以及让目标实现的方式。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未来,深圳湾学校的引领作用将非常大,这需要一个周期来显现。“学校现在的尝试,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也符合深圳对教育发展的一种要求,是一种积极探索。”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11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