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学校:让育人回归本位(2)

光山新闻网 山阴新闻网 2019-03-28 10:29:02
浏览

  筹备深圳办学期间,出于和杨希相同的教育理念及梦想,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也决定加入。王铮是中国教育界倡导教学改革的先锋人物,曾在深圳创办了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并兼任校长,还曾在2002〜2009年间,担任深圳中学校长。在深圳时,王铮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和单元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改革,深圳中学的学生录入名校的人数有了很大攀升,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

  2016年4月,深圳市基石教育基金会成立,杨希任理事长,王铮任副理事长,基金会还吸纳了教育、体育、科学等多领域专家资源。几经选址后,杨希将新的梦想启程地定位在了致力打造深圳“双中心”的南山区。

  2016年8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和深圳市基石教育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依据协议,南山区政府负责学校土地划拨、校区建设、生均经费拨付,基金会筹集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创新的增量费用。

  2017年9月,深圳湾学校开学。学校实行25人一个班的小班化教学,市区两级政府和基石教育基金会代表共同成立了学校理事会,由王铮任理事长,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除了课程中心和行政中心,学校的管理直接以红棉、绿榕、蓝楹、紫荆四个书院为单位进行,每个书院300余名学生,20多位老师,涵盖1到8年级。层级和机构的减少也利于实现扁平化管理。

  在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看来,委托基金会办学,能更好整合社会资源,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发展上,也能有更大自主权和灵活性,办学上,更易开展差异化和引领性探索,形成自身特色。

  体育回归教育

  深圳湾学校奉行体育与其他课程融合的做法,因此,他们常说,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们的“英语是体育老师教的”。

  从小学一年级起,学生们的体育课都由外教来上,从指令、动作到数字、颜色,诸如此类的英语表达都要在真实的语境下直接运用。为了帮小朋友们跟上节奏,学校英语老师和体育外教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通常,英语老师会将学生上体育课时可能会用到的词句提前教授。“刚开始一两个月和学生沟通的过程有些困难,但到了四五个月后,孩子们的进步就很快,他们相当于学了两遍,体育课就是英语的实践过程。”马可说,而且,他发现,当孩子们看到体育老师身怀绝技却不说中文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拼命学英语。

  在深圳湾学校,除了常规体育课,还开设有足球、篮球、排球等多样、多层次的社团、校队,有兴趣的同学可申请加入,在试训合格后,可正式入伙。但这当中,有一个硬性要求,“当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大幅度下滑,与体育训练不能兼顾时,就要离开,其他学生进行补位。”马可说。

  学校成立之初,马可就在杨希的邀请下加盟。他有着体育管理硕士的学位,之前,还在德国一家俱乐部做过三年的专业足球运动员。有相关体育教育背景和至少两年的工作经验,是这里招聘教练的必备条件。他期待,这里的学生也都能实现学业成绩和体育能力的双丰收。“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很好教育背景的职业运动员,而即便他最终没能成为职业选手,他的教育背景、英语水平依然使其拥有进入中国乃至世界任何一所高校就读的资本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