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摄影记者和一户人家的70年(3)
婚礼当天一早,我就到了根土家,眼前,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房间中央挂着毛主席像,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上写:“听毛主席话句句金玉良言,跟共产党走条条康庄大道”,对联旁边还贴着两个耀眼的大红“喜”字。
“我没什么好东西送给桂凤,就把这几张‘全家福’洗出来,放在镜框里带来了,让桂凤在婆家也能常看看,也能忆苦思甜!”一见到根土,我就小心翼翼从随身携带的行李里拿出了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花镜框。这一份有些“重量”的贺礼,是我的一片心意,更是我对桂凤、对根土一家的美好祝愿。根土笑着收下了,却只是放进了柜子里。
吃过中饭,新郎要带着新娘回去了。
“根土,新娘子的花轿呢?”
“我们桂凤要带头破旧立新,不坐花轿!”
“那嫁妆呢?”
看我满脸疑惑,根土笑盈盈地捧着我送的镜框走上来。
“桂凤啊,吃了好饭,不要忘了过去。12年前,我们住在嘉兴的时候,解放同志给我们拍过一张照片;3年前,又来黄岩拍了全家的照片,两次拍照,照下了我们一家这些年来的大变化。今天,我本来没给你准备嫁妆,现在我把这照片当作陪嫁的‘传家宝’给你带到婆家去,将来可以对照对照,有了孩子以后,也可以给他们讲讲我们的过去。”说着,他把镜框当众交给了这对新婚夫妇。
没想到,我的根土兄弟这么有觉悟!我赶紧举起相机拍下这一幕。更没想到的是,因为这场婚礼,根土还成了我省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带头人。《陪嫁的“传家宝”》这组照片,不仅上过报纸,作了年画,后来还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集了去,作为翻身农民进行阶级教育、婚事新办的历史资料珍藏了起来。
我的夫人至今记得回来之后我给她发的“宏愿”:“我要分别把照片中的5个人作为摄影对象,每5年写一篇图文结合的专题文章,花30年时间把这户人家5个人报道完成。”
那时候,不管是我还是她,都不曾想到,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会打乱我的计划。
1978年12月下旬,当我再一次来到凉棚岭的时候,叶根土已经去世4年多了。
彼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之江大地处处翻涌着改革的激情。凉棚岭,自然也不例外。
“我们兴友到对象那里去了!”我一进门,高阿二就冲我说起了悄悄话。眼下,阿二除了知道姑娘高冬青是隔壁临古乡的,其他一概不知,“要不,‘解放同志’帮我去看看?”
我问清临古乡的方向,踏上自行车就出发了。赶到姑娘家的时候,兴友手上正拿着刊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报纸。
看到有陌生人进来,冬青姑娘有些害羞。兴友倒是直率:“我们认识一年多了,今天我拿着富民政策,找她商量共建小家庭。”
多么质朴,又多么充满希望。经历了寒冬,我们国家、我们每个普通的老百姓,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看着眼前这一对情投意合的年轻人,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来,拿着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报纸,我给你们拍一张‘同心照’!”
兴友和冬青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了。
第二年国庆节,已是生产队长的兴友写信邀请我到他的新家做客,我欣然前往。
家门口的一副对联又吸引了我的注意。
“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继承革命传统。”看我驻足,兴友也停步。
“这是我们结婚时候贴上去的,父亲生前经常对我说,旧社会30年,他老人家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穿过一件好衣服。解放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是不能忘了艰苦奋斗四个字……”
话没有说完,传来一阵笑声,一群青年有说有笑地拥过来。我见其中一个叫云飞的女社员讲话十分爽朗,就随口问: “兴友媳妇怎么样?”
“好极了!嫁到这里以后,就忙着下田种地、养猪,还做花边,样样都干得出色。最近她还出席了黄岩县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
几个男社员听到女社员夸冬青,就七嘴八舌争着说:“兴友也不差,种田出大力。今年还和我们一起种了一批橘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