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老人院社工: 守护老年人暮年生活的静美(2)
“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一方面是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助人过程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在关怀老人的同时,也从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汲取智慧,为人生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常广财认为这就是从事老年人社会工作的积极意义。
广州市老人院社工部副部长 梁娟娟
广州市老人院社工部副部长 梁娟娟
(2010年2月进入广州市老人院从事社工工作,先后任宁养服务社工、社工部督导,现任社工部副部长)
改变宁养服务被敬而远之的“尴尬”局面
记者在市老人院社工部心理咨询室见到梁娟娟时,她刚开完老人院的例会,在会上汇报了社工部的重要课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就对记者说起了她进入市老人院工作的机缘。
在梁娟娟的记忆中,作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母亲一直很忙碌。每年汛期来临之际,母亲甚至需要日夜轮值,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因母亲工作繁忙分身乏术,梁娟娟自小跟着母亲在社区内入户走访,进行居民调解等工作。经过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梁娟娟对民政工作有了一份独特的感情,所以当她告诉母亲考入了社会工作专业时,母亲的反应就是,“社会学好啊,毕业以后跟着我干。”
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的梁娟娟并没有如母亲所愿留在武汉,而是来到广州谋求发展。她调侃道,“本科毕业后没能当上社工就去读研了,谁知读完研还是没能在当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后来知道身边的同学、师弟师妹都选择到广州深圳发展,也就跟着来了。”
次年2月,梁娟娟进入到市老人院社工部工作。这位执着于从事社工行业的女孩从应聘时就了解到,等待她的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广州市老人院从2010年开始实施“生命关怀计划”。梁娟娟回忆,“生命关怀计划”中的宁养服务在那时是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即便那些对生死看得很淡的老人也不愿意住在慈爱楼5楼(宁养服务区)。”
梁娟娟也在工作过程中听到老人说这里死气沉沉,给人的感觉就“不吉利”。甚至还有老人调侃说,“住在5楼就是因为这里离天堂更近。”
为了改变老人对宁养服务的“不良”印象,梁娟娟和同事决定对该区进行一次“大改造”,增添生活气息、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在每个房间门口添置了花草,为每位老人的床前增设一个小地方,让他们摆放生活照片、纪念物品,同时在老年大学定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举办临终关怀日等活动。
细节最能打动人,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后,老人纷纷表示宁养服务区的生活氛围变得温馨,对这里也不再排斥,而这个名为“让春天住进老人家”的环境改造项目,后来被推广至院内各区。
培养新生老年社工 充分给予发挥空间
2012年,梁娟娟开始负责社工部的督导工作。“虽然我不再直接从事临终关怀社工服务,但仍留在院内的‘临终关怀工作小组’指导工作。”经过多年的累积,梁娟娟总结了大量有关宁养服务的工作经验,并总结了多篇与临终关怀、生命教育相关的个案和文章,希望能够将经验推广出去,把市老人院的宁养服务打造成社工服务项目的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