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平:“栽赃的把戏”蒙不了人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题:“栽赃的把戏”蒙不了人
辛识平
近日,美方再次抛出新话题,声称美国与中国曾达成一个“非常强劲的”协议,“但中方破坏了协议”。对此,我国外交部坚决怼回去:美方可能一直有一份自己奢望的“协议”,但肯定不是中方同意过的协议。事实面前,美方混淆视听的“甩锅”做法,不仅蒙不了人,反而引起各方面的质疑。
其实,栽赃嫁祸早已成为美方的惯用伎俩。贸易逆差大,就声称中国“每年从美国赚5000亿美元”,却对美国国内预算赤字过大、储蓄极度不足等真实原因视而不见。不过,现实打脸总是来得太快,在美方铆着劲儿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2018年,美国贸易赤字创十年最高,对华贸易逆差更是“喜提”新纪录,达到4192亿美元。
再比如知识产权问题,美方矛头还是直指中国,理由也是冠冕堂皇:中国每年窃取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美国知识产权,从而重创美国的创新能力。而这些所谓“真相”的重要来源——“知识产权委员会”,本身就存在诸多疑点。它号称独立,却处处都有着美国政府的痕迹;它自诩研究范围国际化,但是机构三大目标有两项都针对并且只针对中国,这方面其“专业性”倒是很突出;它很多所谓的“最新研究”,却是直接照搬白宫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报告。更有意思的是,白宫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毫不见外,它们发布的报告(包括301调查报告)中,又顺水推舟地再次引用了知识产权委员会的“研究成果”,真是唱的一出好双簧!
当然,还有让人耳朵听得起茧的“强制技术转让”,美方向来不遗余力把脏水泼向中方。2018年出台的301调查报告表示:“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强制技术转让往往操作隐蔽”,“常常是通过口头指示”而且“关起门来”。报告中不但没有实锤证据,连信息来源也往往只有一句语焉不详的“根据多方消息”,拿这些根本站不住脚的东西指责中方,与横加“莫须有”罪名有什么区别?美方构陷的手段之蛮横与拙劣,由此可见一斑。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美国的花式栽赃,包装得再精巧,剥开来不过是无中生有;咋呼得再起劲,仔细一推敲无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美方加征关税后,贸易战急剧升级”,这是国际舆论对美方霸凌做法的普遍认知;“全球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典范”,这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对中国的最新评价;“98%的受访美国企业都表示会继续开拓中国市场”,这是在华美企权衡利弊作出的正确选择。
林肯曾经告诫:你无法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一些美国人当以此反省。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无论美方如何鼓噪,都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更无法阻挡正义的到来。栽赃的把戏,该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