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回访记(2)
“我告诉总书记,现在过得很好,住上了新房子,一年有两万多元抚恤金,每月还有养老保险、高龄津补贴。”回忆起和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情景,于都县车溪乡坝脑村99岁的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眼眶湿润。她的丈夫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在福建牺牲,为了丈夫一句“等我回来”的承诺,她一等就是80多年。
56岁的袁尚贵不仅是红军后代,还是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长。这是一个由100多名红军后代自发组成的讴歌长征、讴歌红军的民间合唱团。“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合唱团,问了我们的演出场次、经费保障等情况。”袁尚贵说,合唱团会一直唱下去,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弘扬长征精神,继往开来再出发。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赣州市委党史办主任胡日旺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教诲,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力量,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翠绿色的丝瓜挂满藤蔓。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蔬菜大棚,了解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大家向总书记问好,他亲切地回应我们,非常平易近人。”在蔬菜产业园务工的梓山镇岗脑村村民黄五秀告诉记者,以前要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小孩,又能学到技术,以后她还想承包一些大棚,让日子越过越好。
“总书记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听了总书记的话,心里暖暖的,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梓山镇排脑村脱贫户李金禄说,靠合作社免费提供的蔬菜大棚和政府提供的5万元贴息贷款,他家种起了西瓜,年收入七八万元。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于都怀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在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内落户的一家企业,总经理施长国说:“总书记的关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产业的决心,我们将继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奔小康。”
作为赣南地区尚未脱贫的4个贫困县之一,今年,于都将向脱贫“摘帽”发起最后总攻。“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今年顺利脱贫。”于都县县长陈阳山表示。
“牵着总书记的手,很温暖”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已有700多年历史,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村容村貌。
“询问旧房改造、村落环境治理,只要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总书记都问得很细致。”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说,村里环境优美的休闲广场是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通过拆除牛栏猪圈和厕所改造而成的。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潭头村村民刘称石说,过去邻村的人路过村口都捂着鼻子嫌臭,如今环境变美了,困扰几代人的住房、饮水、内涝等问题也逐一解决了。
“过去缺这缺那,现在要啥有啥,让我们怎能不感激共产党,怎能不感恩总书记?”刘称石说,他和许多村民一样,见到总书记时都激动地流了眼泪。
在其他村民眼中,70岁的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成了“最幸福的人”。“总书记来我家做客,牵着总书记的手,很温暖!”孙观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