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巨大撞击使月球成“双面娇娃”
远古时期巨大撞击使月球成“双面娇娃”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0日报道,自“阿波罗”时代起,科学家就知道,月球有两面:面向地球的一面较为平坦;月球背面则起伏不平,遍布成千上万的撞击坑。为什么会这样?澳门科学家给出了答案:远古时期一颗矮行星与月球的碰撞给月球表面留下了永久伤痕,使其变身为“双面娇娃”。
科学家此前提出了一些假设,来解释月球两面的差异。一种假设是,地球曾拥有两颗卫星,它们在数十亿年前合二为一;另一种是,矮行星与月球发生碰撞。
最新研究主要作者、澳门科技大学的祝梦华(音译)认为,如果月球在太阳系形成早期与一颗矮行星相撞,那么,月表之下的月壳构造应该可以体现这种碰撞的鲜明特征。
祝梦华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重力恢复与内部实验室(GRAIL)获得的重力数据让人们对月壳的构造有了更多了解。”
研究人员对各种撞击情形进行了360次计算机模拟,以观察哪种碰撞会产生类似于目前在月球上发现的月壳构造。
模型显示,月球如果与比谷神星这种矮行星略小的天体相撞,最吻合现在这种两面截然不同的情况。这个天体的直径约780公里,以每小时22500公里的速度与月球靠近地球的一面相撞,撞击产生大量碎片,最终落在月球背面,使月球背面月壳比近地一面厚5—10公里;也使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没有多少陨石坑。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撞击假设还有助于解释为何在地球和月球表面测量到的钾、磷和钨-182同位素存在差异,这些元素可能来自这次大撞击,在月球形成之后降落月球上。此外,新研究也为进一步解释太阳系内其他不对称天体(如火星)提供了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