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数字机遇 打造经济新高地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抓住数字机遇 打造经济新高地——从数字经济看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叶昊鸣
数字时代,数据就是机遇,数据就是潜力。
当前,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34.8%。数字化创新持续迭代,数字化新业态加速涌现,数字经济不断创造新的可能。
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契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新机遇,获得新动力。
注入经济发展新动能
安装传感器和平板电脑、接入网络,一台缝纫机“摇身”变成了工厂的“中枢神经”。在服装制造商汉帛集团的柔性生产线上,工人可根据指令同时操作多个流程,打破以往只负责一个工序的局面。通过缝纫机采集的数据,可帮助实现小订单、快生产。
“以前一个款式会停留几个礼拜,现在则每天都在变化。”汉帛总裁高敏说,数字技术帮助汉帛实现小批量灵活生产,市场需求多了,库存压力小了,订单也来得快了,汉帛正从单一制造商转型为时尚平台服务商。
数字经济改变的不只是一台缝纫机,越来越多站在国际品牌背后的中国工厂,正用“数字”撕去“代工”标签,制造业本身也因数字发生蝶变。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当前,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8.9%、49.2%,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近40%。网络化协同设计、云制造等新业态,正不断提高我国整体供给体系质量。
消费、服务同样因数字而变。
扫码进店、自动买单,“数字化”销售在实体店推开;智慧医疗、智能教育,“数字化”服务空间不断拓宽……4月,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5%。
“数字技术助力社会各领域创新进入快速扩张期。以数字为杠杆,我国经济正进行深层次变革。”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说,应抓住机遇,发挥好我国渗透融合和应用创新优势,重塑竞争力。
构建开放协同新生态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打破传统的供需公式,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新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
共享共创是其中之一。江南特色的历史街区,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群……浙江杭州艺尚小镇不像一个服装制造集群,更像是旅游景区。这里汇集了数百位设计师,进驻了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并通过面料“图书馆”“云端”工厂等模式实现了设计、供应链、制造的共享。
打破空间、产业界线,越来越多的制造集群“变身”共享平台。从单一的上下游延伸到相关领域,产业合作方式更加多元,平台“赋能”效果更强。
通过人工智能精准预测消费需求,实现有效供给,苏宁联合众多制造企业打造智能供应链;将技术、运力、订单等共享,美团向更多物流方开放平台,打造配送生态。
“只有把更多的数据、运算力、技术汇集在一起,才能展现出影响力。”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说,将用更开放的心态、更大的力度投入平台建设,满足用户即时配送需求。
产业发展与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相结合,数字经济不断产生外溢效应。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说,数字经济既创造了非常大的就业增量,也提高了就业的质量,成为吸纳和带动就业的新引擎。以新职业数字化管理师为例,当前从业人员已超过7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