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主播跨洋辩论,“先讲大道理”就知分寸
中美主播跨洋辩论,“先讲大道理”就知分寸
■ 观察家
如果双方都能像这次“大平台二人辩”一样“先讲大道理”,就会发现彼此间有很多共同利益诉求。这才是此次辩论的最大启示所在。
5月29日美东时间晚8点、5月30日北京时间早8点,有个吸引太平洋两岸目光的事件。相信有万千观众像我一样,会在此刻盯着电视、电脑或手机屏幕,关注此事:此前数日,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商业频道女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和中国CGTN女主播刘欣因隔空口角和相互指责,最终“约辩”,约期正是此日此时,且会在电视和网络上实时直播。
两位都是以辩才见著的公共名人,所辩的又是近期热点、舆论关切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中美贸易摩擦、全球化等,人们高度关注自在情理中。
出于不同的情感倾向,不同观众当然各盼各的偶像能够大获全胜。而更“超脱”的朋友则希望“真理越辩越明”,期待着两位名流间的口舌交锋,能解开萦绕自己内心的疑问,或是关于那些热点是非曲直的疑惑。
但从这场对话现场情形看,虽然辩论提前数日预告,大张旗鼓预热,吊足胃口后轰轰烈烈开场,但旋踵即草草收兵。
“甲乙二人”雍容相对,折冲揖让,“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便双双鞠躬谢幕——这有些不太像是一场辩论。
这并不奇怪。不论刘欣还是翠西·里根,都是在媒体圈浸淫多年的资深从业者,她们当然知道“小平台”和“大平台”间的区别,懂得拿捏分寸。
美式辩论虽不像英式辩论那样有太多“规矩套子”,甚至只能假作和“第三方”对话而不能直接反击对方,但同样有相当多的程式。最重要的程式就是“不说政治不正确的话”,否则即便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看似大占便宜,也会被围观者认定为“实际上的输家”。
正因如此,辩论双方尽管在“预热期”词锋犀利,到了“正日子”却只能“点到为止”,且还要照“程式”来个“先立论后驳论”。比如甲要指责乙所在国家“践踏贸易自由”,就得先正面谈谈“支持贸易自由”。
但诸如贸易自由、知识产权、互利共赢等话题,本就是国际通行的贸易游戏规则和“语言”,甲支持的乙也必然会说支持,同样,甲反对的乙也只能说反对——双方都要正确,即便心里有“腹诽”,在这样的“大平台”上也不得不这么说。
如此一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双方“观点碰撞”的余地就变得相当有限,辩论自然也就横竖不像一场辩论了。
平心而论,两人所论者大,本就不是两个自然人间口舌之争所能分出个高下、论出个曲直的。
如果只把这次“辩论”视作两个国家两个知名女媒体人共同演绎的一场特别节目,那这台节目还是“对得起观众”的,这或许也是对此次活动恰如其分的定位。
观众也好,两位“辩手”也罢,似乎更应认真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何以“先讲大道理”后,辩论就“辩不起来”?
道理很简单,因为自由贸易、全球化、保护知识产权、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些不但是当代全球范围内国与国间相处和求同存异的不二法门,也是中美两个大国间共同利益所在。如果双方都能像这次“大平台二人辩”一样“先讲大道理”,就会发现彼此间有很多共同利益诉求。
这才是此次跨洋辩论的最大启示所在。
□陶短房(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