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学术打压于人类进步无益(2)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5-31 13:53:53
浏览

  应当看到,这样的声音和国内学术圈中出现的“英文化”现象有关。学术发展重在交流融通,传统上大量使用英文写作,重视国际发表是理所应当的。长期以来,英语很好地担负起学术通用语言的角色。很自然的,英文期刊和“国际发表”也成了科研评价中的重要参照。但在很多单位,这种参照在“数数量,看索引”的畸形评价体系影响下,演化出了“不看中文期刊,只认海外收录”的怪现象。更有许多学术组织,为了提升影响力,大办所谓的“国际会议”:主办是中国单位,地点在中国,参会者也皆为华人,却要英文投稿、英文演讲、英文交流。

  如此一来,不仅工商业界和公众接触到前沿科技需要支付高昂的语言成本,长此以往中文也会逐渐丧失表达前沿科技信息的能力,在科技术语上蜕化、在逻辑表达上僵化,甚至在语言生活的圈层中失去极具价值的功能。如今,“IEEE危机”,实际上是“机”大于“危”。这让中国期刊,尤其是中文期刊得到重视;让世界知识,尤其是前沿知识,能被中文表达,多被中文表达。在因国际交流需求而不知不觉建起的语言藩篱上打开更大的门洞,让学术界乃至公众接触前沿信息的语言成本不断下降,事实上可让我们的学术和社会受益更多。

  此事件正是推动我们学术评价体系进一步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推动“不唯刊物、不唯索引、不唯国际发表”的改革,重视科研成果本身的影响力、传播力,增强服务国人的能力,提升中国表达的水平。知识没有国界,但是表达需要语言,我们不能完全丧失自我,更不要隔绝于世界,而这就需要中国的科技水平、中文的国际影响不断自我提升。以危为机,秉持共赢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树立起自己的学术旗帜,中国愿意为人类福祉的改善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