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搭起高铁经济走廊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基层蹲点调研】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自2011年6月30日第一声鸣笛至今,京沪高速铁路已经开通运营了近8年时间。作为当时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设计标准等级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的建设和运营,不仅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也使我国高铁运营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近8年来,京沪高铁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9.3亿人次,这趟时代列车在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搭建起了“高铁经济走廊”,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千里京沪一日还
5月14日上午,虽然不是出行高峰,但北京南站的候车大厅还是熙熙攘攘地站满了等待列车的旅客。据北京南站工作人员介绍,每天从北京南站出发和到达的旅客超过13万人,其中70%的旅客都穿梭在京沪高铁线上。
“现在早上从北京坐高铁出发,丝毫不影响下午在上海办事,晚上还能坐高铁回北京,一天轻松打一个来回。”常年往返于京沪两地出差工作的北京市民王建业说,这在10年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北京和上海,分别地处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中心,两地间的交通效率对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几十年来,京沪铁路始终是东北、华北通往华东的必经之路,是中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京沪高铁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邵长虹介绍,随着东部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本世纪初京沪铁路客货运量猛增,分别为全国铁路客货运输平均水平的5.4倍和3.8倍。在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前,京沪线的运能缺口甚至超过了50%,严重制约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历经3年建设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京沪间的时空距离一下被拉近了许多,上海到北京最快运行时间由9小时54分,缩短至4小时18分,1300多公里一日内可轻松往返。“今天的京沪高铁,已然成为中国高铁标杆和典范,也必将成为世界高铁的标杆。”邵长虹表示。
同时,穿梭于京沪间的高铁拉开了时空观念的巨变,“高铁同城效应”优势凸显,“双城生活”“候鸟群体”逐渐成为群众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
“从天津坐高铁到北京最快只需不到30分钟,再换乘地铁去公司,总共也就1小时多一点,这几乎与住在北京五环附近的同事上班时间差不多,而且途中既准时又舒适。”家住天津的李女士每天乘坐高铁上下班已经两年,她说这样的生活让她既能享受到北京的工作机会,也能降低一部分生活成本。
搭上经济发展的时代快车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沪高铁的运营不仅使北京、上海两座城市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也使沿线多个城市享受到高铁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初夏的傍晚,凉风习习,江苏无锡东站南端的映月湖中央公园内,散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邻近的映月天地商业区人气火爆。10年来,从一个乡镇发展成为一座新城,锡东新城的发展离不开高铁的拉动。
“随着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无锡依托无锡东站规划了125平方公里的高铁概念新城区——锡东新城,其便利的交通优势引来众多‘产业大腕’竞相入驻,成为无锡连接上海的桥头堡。”锡东新城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章金伟表示,“产业和区位融合”的发展模式,让锡东新城走出新的发展道路。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锡东新城产业结构中,房地产占比降幅超20%,产业金融、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旅游度假等新兴产业占比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