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首次聘请10位“特邀观察员”(2)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6-03 01:25:49
浏览

  作为NGO代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感慨道:“作为环保社会组织,我们成立之初面临着很大压力,当时环保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各方信任不足,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他说,目前“蔚蓝地图”收集到的环境数据成几何级增长,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在大数据基础上激发了多方共同参与。

  亮点2

  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出炉

  去年12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案例征集正式启动,4个月内,来自26个省市的近200个案例参加。最终,江苏“环境守护者”行动、“绿色离校”全国校园公益行动、长江源斑头雁保护青海项目、上海社区垃圾分类减量项目、光大国际环保设施整体开放、奉化生态环境议事厅、千村妇女争创绿色庭院、“菜鸟回箱”计划、陕西“行走三江三河”系列活动以及村寨生态守护行动,被评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100名长期积极组织或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优秀志愿者,被授予“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他们来自于生态环境系统、环保志愿组织、社区、媒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年龄跨度近90岁,在改善空气质量、投身水源保护、关爱野生动物、指导垃圾分类、普及宣传教育等领域提供了诸多志愿服务。

  “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刘德天,1991年发起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成为“中国环境NGO第一人”,投入环保资金逾百万元,保护栖息地(湿地)50余万亩,黑嘴鸥从1200只增加至9896只。

  “垃分叔叔”张峰屹是昆明环保领域的开拓者。引导机关绿色办公,引导居民开展家庭源头垃圾分类回收,带领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14年时间里,他几乎把所有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垃圾分类这件“天大的小事”里。

  广西防城港104岁老人黄枢余,是年龄最大的“环保志愿者”。每当刮风下雨,老人都到山里寻找被风雨刮伤的小白鹭,将它们抱回疗伤。白鹭的栖息山原是老人的自留山,自从白鹭进驻后,老人不仅没砍过一棵树,每年还要补种树木,搭建鹭食投放点和鹭巢。老人的行为带动当地成立了保护鸟类民间组织。

  现场还揭晓了生态环保主题摄影大赛、生态环保主题书画大赛和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获选名单。

  新京报记者 吴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