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片塑料入海 环境日在“科学”号上体验垃圾分类
新华社“科学”号6月5日电 记者手记:不让一片塑料入海——环境日在“科学”号上体验垃圾分类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科学”号科考船上,记者看到,80名科考队员努力践行垃圾分类,特别是确保不让一片塑料入海。
船上各区域都设有不同的垃圾桶,如餐厅有3个垃圾桶,分别装食品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塑料垃圾,早饭过后,科考队员在清理餐盘时会把塑料材质的酸奶盒扔在塑料垃圾桶,饭渣、菜渣倒进食品垃圾桶;在住舱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区域,每个房间都有两个垃圾桶,一个装生活垃圾,一个装塑料垃圾;后甲板上则有5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船上还派专人对这5个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再分类。
一名科考队员说,“上船半个月,已经很适应分类投放垃圾了。倒垃圾之前,先条件反射一下有没有塑料垃圾。”
“科学”号大副上官长宣告诉记者,船上的垃圾分为5类,包括塑料垃圾、生活垃圾、食品垃圾、电子电器垃圾和油污垃圾,分别收集在5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内。油污垃圾和生活垃圾是在船上的焚烧炉进行焚烧,焚烧后的灰会被送回陆地进行专业化处理。塑料垃圾是先打包压缩,再和电池等电子电器垃圾一起送回陆地进行专业化处理;
上官长宣介绍,每个航次开始前,船上都会进行专门的垃圾分类培训,然后不定期在微信群内提示,增强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
负责垃圾再分类的张海宁说:“我们每两三天处理一次后甲板垃圾,每次要花半个多小时再拣一遍,特别要把塑料垃圾拣出来,因为塑料不能进焚烧炉,更不能随食品垃圾直接入海。”
近年来,微塑料已成为海洋科研的热点问题。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通常认为直径小于5毫米,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到海洋环境中的小塑料颗粒以及大块塑料垃圾降解产生的塑料碎片。人类处于食物链最高端,微塑料会通过海洋中的食物链进入到海洋生物体内,最终威胁人类健康。
上官长宣说,人类在海洋上的活动越来越多,一定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从“不让一片塑料入海”做起,否则只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