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到“来” 山西企业家“用脚投票”的背后
中新社太原6月7日电 题:从“走”到“来” 山西企业家“用脚投票”的背后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
14000家高新企业,2016年低谷时出走1000家,2018年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增加4000家……
向来“目光敏锐”的企业家们的“用脚投票”,往往最能反映出一个区域经济运行的情况。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内,企业由减到增的这组数据,让人看得出山西在经历前些年的经济滑坡后,逐渐企稳向好的走向。
而这期间,立法发挥着作用。
许多当地企业主说,再次让山西具有吸引力的是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推行。这是山西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之一。
任何地方的企业在想做事情之前,都要获得政府的相应审批。简单来说,山西的“承诺制”改革就是将其中重复的、不必要的前置审批,改为企业的先行承诺——原来的28个审批事项,改革后最多只需要办理8项。项目完工后,政府再根据企业承诺情况进行对表核验,符合承诺的,企业按计划继续运行,而不符合此前承诺的,企业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们再也不需要拎着两麻袋材料来审批了”,一位本地企业主说,改革后,许多事情可以网上办,节省了人力物力,更节省了时间。
时间即金钱,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山西“承诺制”改革具体办法的先行设计者之一、晋中市发改委主任张晓平说,有的企业晚开工一天,损失能达到几十万元人民币。成本因为不必要的审批而浪费,“是让人心疼的”。
2017年,晋中市在山西省内第一个开始“承诺制”改革试点。随后,山西在全省推开这项做法。当时,中国政府已开始大规模提倡“简政放权”,即号召各级政府通过放权,加强对企业的服务。
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它是中国光纤系列产品规模和出口量较大的企业,产品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有着稳定需求。其副总经理钱沄说,“承诺制”改革让他的企业在成长和扩建中缩短了时间,节省了成本,公司得以更好对接海内外客户的需求。
而在距其几公里之遥的多个涉及科技、食品、加工等企业的施工现场,多个工程项目正在企业主的“承诺”之后,加速开工,时间和金钱成本大大减少。
“当前,山西的改革实践已经走到了改革立法的前面,我们在改革立法方面必须加快‘赶考’和‘补考’。”山西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建平说,在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中,如“承诺制”改革这样的立法任务刻不容缓。
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和反复修改,今年5月底,山西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规定》,正式将“承诺制”改革经验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规定》明确,对省人民政府确定范围内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政府统一服务、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统一清单告知、统一平台办理、统一信息共享、统一收费管理,“对企业承诺的事项,政府不再事前审批的办理模式。”
从曾经的“审批”到今天的“服务”,山西正显示出转变的姿态和决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