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大数据:从端午假期看中国消费潜力
小长假大数据:从端午假期看中国消费潜力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小长假大数据:从端午假期看中国消费潜力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端午小长假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9597.8万人次、同比增长7.7%;实现旅游收入393.3亿元、同比增长8.6%;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074.4万人次,增长7.7%;北京王府井、上海陆家嘴等商圈消费人次和销售额分别增长约10%……
小长假是激发消费活力、观察中国经济内在潜力的重要窗口。随着端午假期结束,新一波小长假消费数据陆续出炉,这些数据进一步彰显中国发展中蕴藏的经济活力和消费潜力。
消费再掀热潮:全国知名商圈销售额增长可观
平时喜欢在网上“买买买”,到了小长假,步行街、商场、购物中心就成了不少人逛玩的首选之地。
据商务部监测,端午小长假期间,重点商圈、大型购物中心销售增长明显。端午节期间北京重点监测60家零售、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20.5亿元,比去年端午节假期增长6.3%,其中西单、王府井等重点商圈消费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9.6%和10.8%。
6月7日至8日,上海共实现消费额76.27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南京西路、南京东路、陆家嘴等老牌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10%左右。重庆重点监测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16.2亿元,同比增长8.5%。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各大购物中心里,商超+餐饮+娱乐成新标配,集合了美食、亲子、休闲娱乐等综合消费模式,满足了人们的体验式消费需求,人气火爆。
节假日对传统商圈客流量的拉动已被屡次证明。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商务部在全国的11条试点步行街客流量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9%,营业额增长28%。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随着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加快,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实体业态也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并引进大量新的服务业态,改善了消费体验,所以这些消费场所呈现出人潮涌动景象。“这也说明,只要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就会让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巨大购买力。”
超9500万人次国内游:短途游、文化游特色凸显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端午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9597.8万人次,同比增长7.7%;实现旅游收入393.3亿元,同比增长8.6%。
这组数据,或能证明小长假期间人们的出游特点——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公路出行以中短途自驾需求为主,据初步统计,全国高速公路出口流量同比增长约4%。
中短途游往往成为小长假出游首选。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周边游、自驾游、高铁游成出行主流,70%的游客出游半径不超过300公里。
除了短途游,文化游特色凸显。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端午期间,北京旅游售票、娱乐等服务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75.6%和32.1%。端午节当天,北京世园会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
端午期间,博物馆、展览馆也十分受欢迎,美团门票大数据显示,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游相关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博物馆,以及新晋网红失恋博物馆等均成消费者热门选择。
“近年来,服务消费在小长假消费中日益火爆,凸显了消费升级加快的趋势。”赵萍说,目前,包括旅游、文化等在内的服务消费已占消费总支出的“半壁江山”,更应该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挖掘服务消费潜力。
数亿只粽子售罄:折射消费市场空间大
一粽可观消费热度。据业内不完全统计,端午节前后,数亿只粽子被消费者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