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玛沁:攻坚拔寨正当时
青海玛沁:攻坚拔寨正当时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基层蹲点调研】
雪,洗亮巍峨的高山。
风,卷起弯曲的河流。
山是阿尼玛卿雪山,河是黄河母亲河,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就是在这山河之间的一片福地。
玛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距离省会西宁市400多公里,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一个纯牧业县。70年来,玛沁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住房靠帐篷、取暖烧牛粪、照明煤油灯、出行骑马走,生产生活物资奇缺的场景已成老人们口中的故事。然而,由于山峦叠嶂,地广人稀,贫困现象在当地尚未根除。
“‘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这是玛沁部分贫困群众的生活写照。”玛沁县委副书记、县长桑本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玛沁县集全县之力、施精准之策,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搬出大山开启幸福生活
“玛沁县是青海省‘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县。究其原因,贫困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生活在偏远高寒地区,增收渠道单一。”玛沁县委书记熊元来说。
2015年年底,玛沁制定“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到户产业脱贫一批”等脱贫政策,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大武镇洋玉路易地搬迁安置点是玛沁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总户数达690户,经过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高大漂亮的楼房一字排开,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整齐划一,水电通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40岁的克保是雪山乡易地搬迁户,8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新楼房让他心生感慨。“搬进来以后,生活变化太大了,以前不敢奢望的事,像出行、吃水、看病、孩子上学都一次性解决了。我自己也有了工作,牧民们变成了草原生态管护员,每个月1800元,不比以前放牧收入少。”克保说。
“以前在牧场,住得分散,没路没车,串亲戚得骑马,来回好几天不说,遇到大雪大风,且得胆战心惊一阵子。”同是搬迁户的闹日尖措,对当下生活颇为满意。新家园、新环境、新生活让他们一家人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
近年来,玛沁县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搬迁安置与产业配套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划先行、后续发展产业项目支撑、基础设施优先、稳定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截至目前,全县有易地扶贫搬迁点11个,安置贫困户1285户,并积极引导、帮助搬迁户找出路,牵线搭桥解决就业,力争实现“一户一就业”,做到让搬迁户搬得出、有事做、有收入。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夏日的阳光照射着远处的阿尼玛卿雪山,山脚下的下大武乡的草场也开始泛绿了。
“与内地相比,我们这里才刚刚有了春意。”下大武乡年扎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长寿笑着介绍,合作社成立后,与果洛金草原有机牦牛肉加工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收益有200多万元。
“下大武乡是玛沁县极度贫困乡,2014年全乡人均收入勉强达到3000元。”下大武乡乡长多杰才旦说,自从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全乡依托本地优势畜种——白藏羊,通过保生态、转方式、创品牌,到2017年全乡人均收入已上升到7119元。
白藏羊是青藏高原优势畜种之一,下大武乡依托这一特色品牌发展生态畜牧业,不仅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也让牧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增收途径。
牧民柔保,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他将自家的100公顷草场入社,自己和妻子成为合作社的放牧员,一年下来,两人收入7万多元,2016年全家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