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苔连续第13年来袭
浒苔连续第13年来袭
本报讯(记者 陆琦)“伴着涨潮与强劲的西南风,滚滚波浪将海上漂浮的浒苔一浪接一浪推上沙滩。”6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邢前国在山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市某海湾看到了这一幕。
又一年浒苔来袭。
邢前国告诉《中国科学报》,沙滩上堆积的浒苔厚达40厘米,宽度可达5米,该海湾受影响的沙滩长达3公里。他判断,这是今夏第一次在山东半岛南岸登陆的浒苔绿潮。
浒苔属于石莼属藻类,丝状多分枝,无毒,但大规模暴发会影响海底藻类和养殖水产品的生长。浒苔漂浮和繁殖能力强,在漂浮过程中边生长、边繁殖,藻体很多分枝节点较细,容易脱落形成多个个体,实现更快繁殖。研究发现,浒苔暴发有三个条件:浒苔种的存在、大量氮磷以及合适的水温和光照。
6月15日,邢前国团队首先在卫星图像上发现了这位“老朋友”。他们基于卫星图像给出了当日黄海的浒苔绿潮分布状况:覆盖面积已达2500平方公里,西黄海的中部有大量浒苔聚集,其北缘距山东半岛海阳市最近,不到30公里。
结合其运移规律,邢前国推断,浒苔预计会在3天左右的时间在海阳附近最先登陆。果然,6月18日下午,他们在预判地点见证了浒苔今夏的第一次登陆。
自2007年以来,浒苔已连续13年袭扰山东半岛。结合前期研究与今年的观测结果,邢前国预测,2019年的浒苔总体规模要低于2015年和2016年(约3500平方公里),但要高于2017年和2018年(约1600平方公里)。
“目前浒苔的长期预报相当困难,几乎所有的模式都很难做到跨年度的准确预报。”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
他介绍说,目前可以做到提前40天比较准确的预报,主要是基于当年春天的现场考察。通过海底、水体、沉积物中浒苔微观繁殖体(浒苔种源)的数量、紫菜养殖筏架上附着的漂浮浒苔数量、水体营养盐水平、水体温盐状况和气象状况以及其他大型藻类的数量等综合因子进行当年的预报,能够达到比较高的准确度。
浒苔的发生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孙松表示,他们对浒苔每年规模变化的原因已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基本能够做到提前进行防控的要求,但是对于浒苔灾害的起因和未来发展趋势还需要进行很多深入细致的研究。
“由于是第一天登陆,浒苔清除工作还未开展。”邢前国说,“预计近期大规模浒苔绿潮将在山东半岛南岸登陆,相关区域要做好浒苔收集与打捞工作,特别是海阳、乳山滨海旅游区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