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频赞大连天蓝山水青 发展动能新(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6-27 17:47:15
浏览

  2015年大连完成了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工作, 2016年《大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正式出台,两年时间投入资金近6亿元提速整治黑臭水体。对泉水河、春柳河、凌水河等6条河道进行综合系统治理,不但有效消除了河道的黑臭,周边的整体人居环境也大幅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有效改善。

  2018年7月,大连以“未发现新增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部圆满完成”的成绩,成为辽宁省第一个通过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专项检查验收的城市。

  大连出台《实施河(库)长制工作方案》,全市300余条河流全部有了“大管家”。通过责任落实,大连的河水正越来越清,河流国考断面V类和劣V比例为零。

  近两年来,全市共新建1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13座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2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从124.3万吨/日增加到198.9万吨/日,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处理能力提升60%,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市在用的102个入海排污口全部实现达标排放。近岸海域水质稳中向好,34个海水国控站位中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97.1%。全市13处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划定“红线”: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安全

  为给永续发展留下更多资源和空间,大连大力进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地质遗迹、风景名胜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等圈在“红线”内保护起来,让经济开发和人类活动止步于红线。城市确定把省级以上禁止开发区和生态功能最重要、生态环境最敏感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划定原则,已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2437.89平方公里,形成“一屏、一脊、多点”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格局。

  创新让大连工业

  “强筋壮骨”

  在市政府新闻办6月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大连工业科技创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记者获悉,通过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比例达37%以上,拥有企业技术中心188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工业设计中心12户,建立了7个大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国之重器”。

  船舶制造向高端化发展,全球首艘85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乙烯运输船建造成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0000TEU集装箱船成功交付,标志我国高技术船舶建造能力进入世界第一方阵。装备制造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按世界最高环保标准推出智能化焦炉机械整体解决方案,成功产出国内首台35万吨/年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组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全力推进石化产业链条延伸,初步形成长兴岛、松木岛、大孤山等三个石化产业聚集区,我市成为国内最大炼油基地和全球最大PTA产业基地。在精细化工领域实力超群,DMTO催化剂、甲醇催化剂、聚酯催化剂占国内市场50%以上。

  近年来,大连新兴产业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速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6%,快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体水平23.7个百分点。

  高端数控机床入选《大国重器》,拥有100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自主研发制造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为航天科工组建了国内首条航天核心产品生产线。大连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核岛装备研制基地。“和谐”型大功率牵引动力机车成为国内铁路运输主力机型,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列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成功下线,控制系统应用于“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顺利交付世界最先进A5000型深水半潜平台,我市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