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让乡村绽新颜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 烨 徐 冉
盛夏时节,记者站在平桥区高梁店乡鲍冲村干净平整的水泥路上远眺,路两旁的百日菊花田向远处绵延开来,一朵朵在枝头开得娇艳,红白粉紫、琼英万点,衬上碧绿的叶子,仿佛在大地上铺设了一匹流光溢彩的锦缎。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在进出村子近两公里的道路两旁及村民的房前屋后人工种植了百日菊,这些怒放的娇艳花朵不仅装点了村庄,而且提升了村庄的颜值和气质。”平桥区高梁店乡党委书记薛伟向记者介绍。拥有山林面积近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67%的高梁店乡,正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村民有了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
变化的不仅仅是高梁店乡。在明港镇映入记者眼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何岗村院墙上的彩绘让村庄生动起来,房前屋后的石板路也尽显古朴优雅;新集村则将村里的老房屋、老院落等原有建筑进行保护和改造,不再一味地追求“新”的建筑,而是用理性、环保以及长远发展的设计思维,去探求建筑的“新生”……一处处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美景,就是如今平桥区农村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我在这儿住了半辈子了,村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常年堆积的垃圾清走了,破旧的房屋也改造得美观有特色,谁也没想到俺村能变这么好。”在何岗村长大的村民李玉兰说。
判若云泥的背后,是平桥区在改造村庄的过程中,“三尊重”: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废物利用、就地取材,维持豫南民居的风貌进行房屋改造,注重加强对村庄中的老房屋、老树木、老物件的保护与利用,尽可能多利用本地山上的石材和房前屋后的材料来营造村庄景观,使得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一幅村美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而乡村建筑风貌改造,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协调,更是一种创新。在乡村之中,不同年代的房子,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变革,有不可言喻的文化底蕴。”明港镇统战宣传委员钟声对记者说。
入眼皆变化,处处是新景。如今干净整洁是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平桥区通过“微改造”有效激活资源,打造了美丽乡村风景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