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坡”地 刨出“金疙瘩”——罗山县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助农民增收纪实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世军 通讯员 史笑妍 姜明波
金秋时节,大地流金。8月26日,罗山县东铺镇孙店村沿河林下花生地里机器轰鸣,两台花生刨摘一体机正在林间穿梭,不一会儿,四轮车上就堆起了“花生山”……
“今年收成好,一亩地能收600多斤,新品种花生个儿大饱满,质量好,不愁卖,花生收购商主动找上门来了。” 满脸是汗的种植户杜庭新抓了一把刚收的花生,喜滋滋地向记者展示着,“往年河坡地几乎没有利用上,种啥都不中,现在好了,上边栽树,林下种花生,这‘金疙瘩’既美化了环境,还能挣票子,一举两得!”
“政府好政策啊,鼓励种,帮我们想法子、找专家、给补贴,销路也不愁,昨天刨的花生就能卖到2.8元一斤,我今年种了380多亩滩坡地,挣个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提起今年的收成,种植大户宋峰高兴得合不拢嘴。
罗山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全省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质茶叶生产示范县。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的模式,在省“四优四化”花生项目的带动下,充分挖掘“三坡”(山坡、塘坡、滩坡)地潜力,科学引导,精心扶持,技术引领,示范带动,在“三坡”地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撑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政策支持 敢叫荒地换新颜
“罗山一共有坡地30万亩,在政府‘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和省、市专家科学指导下,全县今年新增优质花生种植面积6.7万亩,新增产值将超1.2亿元。”该县农科所所长翟顺国告诉记者。
翟顺国口中的“以奖代补”是该县发展花生产业的一大特点。该县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拉长花生种植产业链,出台了《关于罗山县实施“以奖代补”推进花生产业发展的意见》,强力引导扶持“三坡”花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小花生是个大产业,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今年下拨28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按照‘扩面、扶强、建链’的思路,对贫困户、花生种植大户和花生加工企业进行奖补扶持,发展油料产业,目前全县已发展30亩以上花生种植大户276户,带动6926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增收和农民致富。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也为我县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该县县长汪明君向记者介绍。
科技支撑 占据技术制高点
“罗山从一开始就占领了花生种植技术的制高点。”今年8月初在罗山召开的全省“四优四化”花生高效种植观摩现场会上,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书记汤丰收对罗山“三坡”地种植花生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坡’地上种植普通作物费时、费力、收益低。我们针对罗山‘三坡’地多和土地特点实际,多次实地考察后,认为罗山利用浅山丘陵、滩涂沙地等闲散土地种植花生的想法切实可行,既变废为宝,又增加收入,是个双赢之举。我们推选的优质、高油、抗逆品种远杂9102和优质高油酸品种豫花37号,很适合罗山种植。罗山县‘三坡’花生高效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粮油争地问题,拓展了花生产业发展新空间, 实现了绿色高质高效,为我省花生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罗山种植新模式。”
在种植技术上,该县依托省、市、县农业科技部门专家,从起垄种植到合理密植,再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田间地头,现场观摩培训,手把手全程指导。两年内,仅省专家团就到该县开展现场培训40多次,培训技术骨干3000余人次。县里还专门建起了花生种植群。“我们现在和省里的院士、花生专家、农机专家和银行、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都在一个微信群里,种、管、收、卖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保障需求,政策上有什么疑问,拿起手机,打开视频,专家远程诊断,现场指导,领导及时解答,问题很快解决了,微信上也能学种植,提供服务,真方便!”花生种植大户赵盼盼拿着手机熟练地向记者演示着。
创收增效 走上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