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我市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生活区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07 11:36:15
浏览

11.jpg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 凯 

一身白大褂赋予了他们能量,肩上的责任让他们忘却了畏惧。

他们说:“脱下白大褂,我们的身份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女、是父母,也是一位位平凡的普通人。”

他们说:“吃住的还不错。”

他们说:“困难都能克服。”

他们说:“我们一切安好。”

他们说:“相信党和国家,病毒并不可怕,我们能治愈。”

一句句平淡的话语背后,都是轰轰烈烈的生死对抗。面对挑战,他们全力以赴,以最美的行动,汇聚抗击疫情的强大暖流。

2月6日下午,记者进入市第五人民医院二号楼,乘坐电梯直上到四楼,这里就是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隔离病房。隔离病房包括生活区、工作区、污染区3个区域。由于医用物资的匮乏,记者只能止步于生活区内进行采访。

踏入第一道防护门,换上已经消毒后的医用拖鞋,便来到了生活区。这个生活区原本是医院感染科医护工作区,现在临时改造成生活区。大概50平方米的生活区内,里面住了8位医生、15位护士。平均年龄到不30岁,大多数都是90后。

走在生活区的走廊里,除了消杀后的味道,能够明显感觉到的,就是这里氛围非常严肃,每个人都严阵以待。为了控制传染风险,一线医护人员在参战的那刻起,便要24小时留在医院,工作之余只能在指定区域生活。

生活区一共6个“宿舍”,上下通铺,最大的“宿舍”里住满6个人,最小的“宿舍”里住了4个人。有的“宿舍”还是两位护士挤在一张狭小的床上。这里的医护人员自进入未再踏出这里半步,吃住都在这里“解决”。已经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战斗了10余天。

12.jpg


记者注意到是靠近走廊的长条桌子上放置的一堆盒饭。下午3时,很多盒饭还一动未动,袋子上写着“医生加油”。这是因为,一批医护人员还没有下班,得从隔离病房里出来才能吃上饭。

在生活区通往工作区的走廊里,这里放着医护人员刚刚洗完的医护用品和医护用衣,由于长时间接触不到阳光,每天只能靠室温把衣服晾干。

13.jpg


“每天脑子里的事就是诊治病人,从污染区到工作区再到休息区,‘三点一线’,吃饭、工作和睡觉都在这里。”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隔离病区护士长、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倪荣对记者说。

倪荣告诉记者,家人很支持她的工作,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她,怕影响她的工作和休息。闲暇时间会跟2岁的女儿通电话,可是一忙就会忙到深夜,女儿那会儿已经入睡。

“每次通视频电话,只要知道彼此平安就好。”倪荣说,很感谢家人的贴心,当初奔赴一线时,没敢和家人说太多,后来家人虽然知道了她在一线工作的危险,也只是叮嘱她工作时,一定要细心。

“直到现在,我们的医护出病房后,摘下口罩时脸上都会有一圈很深的红印。”倪荣说,脸被勒红,手被手套闷得发白破皮,是一线医护人员们的常态。

当记者请她和家人说点啥时,她有点哽咽地说:“我现在有些激动,就希望家人都身体健康!”

14.jpg


在洗漱间旁,有几名女护士正在理发。看到记者给她们拍摄,一名护士笑呵呵地说:“我们也是为了疫情防控需要,剪掉了心爱的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