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文明 从我做起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07 10:35:53
浏览

在餐饮行业,一场“餐桌革命”正在兴起。全国多地纷纷发布行动公约、出台举措,推广以分餐进食、公筷公勺为标志的餐桌文明。

新一轮餐桌文明推广主要包括哪些内涵?个体在不同生活场景中应如何践行餐桌文明?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华健康管理博士联盟副秘书长谢朝晖、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吕晓华、武汉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李俊林等有关专家。

餐桌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

“我国餐桌文明建设分为启蒙、认知、关注、高度重视和调整5个阶段。”谢朝晖介绍,2002年之前,餐桌文明更多注重用餐礼仪和习惯,随后逐步重视科学饮食。2013年后,提倡绿色环保、反对浪费的文明餐桌行动集中开展。

在她看来,此次疫情发生以来,餐桌文明的关注点从按需点餐理性消费、拒绝浪费绿色消费,转变为公筷公勺卫生进食、分餐分食健康消费,为的是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通过提高安全健康管理能力重塑消费信心。

此轮餐桌文明推广关注点与我国围桌共餐的传统饮食习惯密不可分。“共餐制最大的弊病在于,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借由餐具传播,增加了共餐者交叉感染、罹患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李俊林说,“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和分餐制,是为了革除共餐的老习惯。”

需转变传统情感交往观念

2003年,中国饭店协会曾制定《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如何使餐桌文明推广行之有效,进行到底?

解题先要破题。“以公筷公勺和分餐制为主的餐桌文明,在实际推行中主要遇到3方面的难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邢伟分析。

首先是情感堵点。人们的情感交往观念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转变。部分食客担心使用公筷公勺和实行分餐会显得生分,所以不好意思主动做。

其次是操作痛点。人们的用餐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虽认识到餐桌文明的重要性,但存在怕麻烦的情况,甚至害怕出现用错筷勺的尴尬。

这就需要在设计上使公筷与普通筷子有明显的区分。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同饮食场景有不同的需求,公筷设计应满足特定需求。家庭场景中,筷子以外观区分为主;餐饮企业则在筷子尺寸上有更多要求,如火锅店需要尺寸更长的公筷。

最后是推广阻点。对餐饮机构而言,无论是提供公筷公勺还是实行分餐,都需要更多服务人员和更多餐具准备,增加成本且降低效率,形成一定的推广普及阻力。

“应让食育教育进课堂。社会饮食文明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渐接受并养成习惯。”谢朝晖说。

家中用餐

专人专筷不混用,宝宝餐食勿轻尝

在准备阶段,应事先将餐具洗净、消毒备用。

凉菜应事先拌好,不要在饭桌上现吃现拌。汤盆、米饭盆中事先放好专门的公用餐具再端上桌。此外,每个家庭成员应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餐具,并在外形或颜色上易于辨别。

在就餐阶段,一方面要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或碗中。另一方面,每个人要自觉使用自己的餐具吃饭,使用公筷公勺夹盛食物。

需要指出的是,有孩子的家庭应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喂养不能独立进食的婴幼儿时,家长或监护人不可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餐馆就餐

公筷公勺避碗碟,生料专用单独放

餐馆就餐时,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使用。

若要使用餐馆的餐具,应主动要求在每个盛食物的容器中配备公筷公勺,并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进行区分。

公筷应放在筷架上,不应放在个人使用的碗碟上。尤其在吃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现场熟制的菜品时,应提供“生料专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