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 记者走下层|巧手织出“致富梦”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11-30 09:06:01
浏览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 炜 李 宇

没有山水环抱,缺乏自然资源,但双竹元人举起创汇大旗,在该村返乡创业能人刘成林的教育下,从不起眼的纺织毛衣产物淘到了金。

走进商城县上石桥镇双竹元村村办扶贫企业——双利针织厂的纺织车间,记者看到,纺织车间有80台呆板正在半自动出产,偌大的车间很少看到工人。“一天24小时不间歇运转,从纺线到织成毛衣(半制品)是流水功课,一天能出产3000件毛衣半制品。”陪同采访的村党支部书记曾广宪先容说,“这个车间用工不多,用工主要会合在针织车间。”

记者一行随厥后到间隔纺织车间不远的针织车间,几十名村民正在差异出产线上繁忙,出产有序举办。在这里,村民变工人,农妇变“巧妇”,天天从纺织车间出产出来的3000件毛衣半制品到了这里后,经这些“巧妇”巧手,酿成精细的制品毛衣成品。“别看是一个村办企业,一个月可以出产高出10万件毛衣类产物,全部出口销售到西欧等一些国度。”一个正在繁忙的“巧妇”头也不抬孤高地说。

事情在村里,产物有销路,收入水涨船高。自从不出村就能进厂事情后,内地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外出务工的女性,纷纷选择回故乡事情。“我以前就在江浙一带从事打扮出产事情。传闻村里开设了打扮厂,思量离家近,利便照顾孩子,便返来了。”村民肖乃华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和记者交谈,“我是烫衣工,计件的话,一个月人为和在外面打工比,固然少了一点,但可以顾家,干活踏实多了。”

“返乡创业既是响应老家党委当局的招呼,也是我一直埋藏心田的一个空想。我十分乐意用我所学为老家的长者乡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让乡亲们都能和我一起步入致富的康庄大道……”谈及在老家建厂的初志,来自浙江湖州美迪羊绒有限公司认真人刘成林动情地说,“我早些年在浙江湖州做纺织,干出点花样后,就想着回村投资办厂,拉乡亲们一把。前几年传闻老家实施村子振兴计谋,和村里一商议,就把厂建了起来,我拿到订单后在这里出产,今朝看效益很可观。”

在双竹元村走访时,记者一行险些没有看到闲人。对此,曾广宪颇为孤高,他汇报记者:“已往像这个时候来,村里全是闲人,不是打牌,就是串门,但此刻乡亲们都忙着在村里的车间里赚钱。企业每年上交村集团不到10万元,钱虽算不上多,但直接发动村里90人就业,社会效益好了,村民的收入有了保障,今后新农村的日子必然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