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彰显组织力 上寨村抓党建促脱贫纪实(2)
建好活动阵地,凝聚民心民力。2018年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投资140多万元全面铺开了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投资10.4万元完成村委会院落、墙体整理1460平方米;投资43.1万元完成主街道整合工程,投资22.9万元完成文化健身广场建设,投资15.4万元完成了村庄绿化工程,投资5.8万元粉刷喷涂了墙壁,投资11.8万元完成景观建设及周边整理,特别是市县组织部从党费中挤出资金,建成了平型关战役茹越口守卫战纪念馆,使南上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南上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积极推广“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一是把光伏电站划归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合作社注入了第一桶“金”;二是整合新打机井,收回发包的山泉截流,为合作社扩了“容”;三是争取帮扶资金、项目资金,建起了移动大棚,为合作社搭建了“硬”支撑。
“党支部选好找准了产业发展的路子。村民人人做股东,全村拧成一股绳。”乡党委副书记赵江高兴地总结说,“干部有了威信,党支部的号召力、战斗力增强了。”
蜕变,在提振群众精气神中凸显
武淑梅是南上寨村党龄最长的党员,站在村西山坡上,看着面貌焕然一新的南上寨村,笑得合不拢嘴。“党的政策实在是太好了。现在村里打了井、修了渠,建设百亩蔬菜大棚,南上寨人更有奔头了。”
回想起刚进南上寨村时,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勇说,当初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能给我多少钱?”为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工作队组织结对帮扶干部用心、用情、用力、用脑,与贫困户“一对一”地精确把脉绘蓝图,精准帮扶铺富路。激发引导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等着给钱给物”为“主动寻富路”。
55岁的力希飞是村里的贫困户,因患脉管炎多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经过近几年市、县、乡三级领导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现在,力希飞已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添补家用。
在帮扶工作中,工作队围绕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以“资助一名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完成学业、结对一个贫困家庭增加收入、帮助贫困家庭一名成员解决就业”为目标,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一户户地扶,一个个地帮,做到“因户施策”。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乘着国家脱贫攻坚的东风,在各级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南上寨村已经由一个基础设施非常差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美丽乡村。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980元,随着剩余17户33人的脱贫退出,南上寨实现了整村脱贫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