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阴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2019年3月24日在山阴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光山新闻网 李然 2019-05-05 09:09:02
浏览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晓彬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8年全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

  201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线,以打造美丽中国“辽宁样板”走前列为标杆,聚焦重点,全力攻坚,深入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中期考核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全省第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环境质量稳中向好,PM2.5、PM10年均浓度实现了“双下降”,空气质量达到近三年来最好水平,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居全省第一,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呈现稳步增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绿色经济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9.6%和44.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制度创新成效明显,我市确定的试验区建设33项重点制度改革任务中已出台28项,生态文明“三线合围”机制和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典型案例,生态法治建设、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环保责任规定等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基本建立试验区制度体系。深刻领会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核心要义,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健全生态保护法治体系。出台了全国首部全域水质保护地方性条例《山阴市水库水质保护条例》以及《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持续开展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城市绿化管理等立法调研,生态法治体系日趋完善。二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河(湖)库长制全面落实,建立了“河长制法治特派员”制度,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实现全面覆盖。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机制,市中心城区率先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出台了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水污染防治、砂场-混凝土搅拌区一体化建设等工作机制。三是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出台了全省首个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率先完成了8个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089.2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1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城市园林绿地损坏赔偿等制度正式实行,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网格化管理体制全面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更加有力。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模式得到省高级法院高度肯定并全省推广。四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出台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办法,编制了全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意见,重点对省环保督察移送的10个单位、3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全年查处生态环保失职失责问题154起,处理254人,纪律处分71人。

  (二)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全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内涵品质不断提升。一是加快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2.5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一期8亿元贷款顺利落地,39.1万亩储备林建设步伐加快,遂川县南风面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大力实施赣江最美岸线建设工程。积极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工作部署,104项攻坚任务有效落实。赣江“最美岸线”建设正式启动,赣江中心城区段、智慧治水数据平台等一批岸线环境治理项目加快推进。三是着力推动“城市双修”工程。中心城区和吉泰走廊沿线城市双修、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等规划方案完成编制,38个“城市双修”重点项目全面开工,高铁新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及4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基本完工。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完成矿区(采石场)复绿补绿1000余亩。四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程。高标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完成4065个新农村点建设,4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和赣江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扎实推进,创建了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庄、示范庭院,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实现全覆盖,高质量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绿色殡葬全面推开,“三沿六区”散埋乱葬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三)全力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瞄准重点领域,重拳出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一是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破坏行为。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要求,完成整改问题16个。全市共责令整改案件148件、立案处罚41件、约谈22人,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环境破坏打击力度,全年查处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72件、行政案件132件,批准逮捕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类案件23件36人,提起公诉178件261人,对破坏生态环境坚持“零容忍”。二是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启动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了控煤、减排、管车、降尘、禁烧、治油烟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邀请“千人计划”PM2.5治理团队和大气物理专家实地考察,通过限期治理、挂牌督办、约谈警示、考核奖惩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大气污染治理。全年PM2.5同比下降12微克/立方米,低于省考核目标6微克,降幅达23.1%;PM10较上年下降7微克/立方米,降幅9.5%;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5.8%,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三是碧水保卫战全面展开。强化重点流域治理,深入开展生活污水及垃圾、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港口船舶污染、水域采砂及岸线等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劣Ⅴ类水全面消灭,中心城区4条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如期完成,全市45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实现达标排放,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严格实施中心城区赣江段五年禁采,将90余座砂场清理压缩至20座以内,赣江河道砂石资源全面实行政府统一经营管理。推进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实现全覆盖。四是净土保卫战成效明显。抓好生猪规范养殖管理,生猪养殖场由7588家减少为1186家,全市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退养率继续保持100%。狠抓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推动21.17万亩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立了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三大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项目“1+4片区”选址规划完成编制,市生活垃圾焚烧发厂顺利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