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你我的“诗与远方”(新职·新知④)(2)
董女士一家三口来自河北,通过小红书推荐,自驾来到九如山游玩,住在猫窝民宿。“这儿的环境很好,一开窗就能触碰大自然,很适合带孩子来体验!”董女士说。
“在这儿玩得咋样?”记者问完,没等董女士作答,旁边3岁半的儿子就抢答:“开心!”说毕,用搅拌棒搅了搅刚磨好的咖啡,抿了一口,嘟哝了一句“是苦的”。
在这里聊天,氛围轻松、愉悦,即便是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会寒暄几句。最近几天,赶上暑期,猫窝和红颜容木桶的预定火爆,一家人领着孩子体验的居多。记者随手翻看了住客登记簿,山东省内的占大多数,也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
相较酒店服务,民宿的服务更讲究个性化、强调人情味。孔杰介绍,客人来之前,会提前询问有什么特殊要求,并告知当天天气状况,提示携带必备私人物品。即便客人离店后,也会进行回访。
住店期间,总会碰到一些突发状况。不久前,有位住客凌晨1时发烧了,由于山区没有药店,客人也没带药,随行的家人特别着急,拨通了孔杰的电话。
“我们得知情况后,立马开车到镇上,买了退烧药,给住客送了过去。”孔杰回忆说,第二天早上7时,客人给她回微信说,烧退了,十分感谢。
在此居住的游客告诉记者,民宿的花总是新鲜、艳丽的,屋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据了解,原来这是民宿管家去景区打造的花海采来布置的。“来民宿的客人看到鲜花,一整天心情都好。我们在插花的时候,住客也会参与进来。”孔杰说。
孔杰和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位住客来了一次后,就经常回来住,有时带着家人来,有时是单位搞团建。每次离店时,他都会告诉管家这次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还会与他们分享在读的书籍。他和管家们结下了深厚友谊,成为良师益友。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当民宿管家的最大收获,在孔杰看来,莫过于和天南海北的住客结识并成为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住客交流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增加了探索多种人生的可能。”她表示。
“游客来体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招待好,关注到每个细节,让每位朋友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回头客,赢得口碑。”刘利说。
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我们的民宿是木质结构,专业术语叫‘重型井干式木结构房屋’,这可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00后民宿实习生宋亚茹在直播间为网友们作讲解,“建造时,要把每块木头先旋成同径的圆,然后挨个去刻榫。一个木头上下各刻一半,这么咬合拼接起来。”她用双手十指交叉比划着。
宋亚茹来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即将大三,专业是旅游管理。谈到来民宿实习的收获,她打开了话匣:“虽说学的旅游管理,但在学校多是理论知识,只有到了景区,和游客接触,才能真正理论联系实际。来这儿之后,我的性格也开朗多啦,因为每天要接待许多住客,打招呼、主动交流,锻炼很大!”
“民宿产业发展空间大,民宿管家更是为我们年轻人创业就业打开了一个新窗口。”宋亚茹对这一新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与此同时,她也希望该行业在未来能够更规范、更专业化。
成为新职业后,民宿管家的相关职业标准制定工作也陆续展开。孔杰坦言,目前虽然民宿管家数量增加,但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全国性统一的评定标准和考核体系。她建议加快建立相应标准体系,同时要能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拓展晋升通道。“除了标准化服务,如果学了其他技能,应该成为加分项。”孔杰认为,这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民宿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