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29 13:16:01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方面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一个重要的宣示。这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根本性意义的总括梳理与开拓引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资源底蕴,是党的文化战略筹谋的内涵渊源,是对于中国当今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选择的追根溯源与深度阐释。

  五方面突出特性的阐述,是一个整体,有着互文互补、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连续性是深厚的品质;创新性是连续与发展的保证;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凝聚力与整合性;包容性是内涵的丰沛与创新的契机;和平性是我们的文明主题与对人类的贡献。

  栉风沐雨  连续不断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不是偶然的。

  首先从文化本身来看,中华文明提倡一种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坚忍不拔的精神。愚公移山、卧薪尝胆、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铁杵磨成针,直至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以及感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都是罕有其匹。

  其次,我们的文化强调实事求是、知行结合。士人治学,首要在于修齐治平、经世致用,“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同时,强调“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同志提倡“实事求是”,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奋斗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因应调整,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发展前进的路径。

  我们的文明中还有一种颠扑不破、辩证统一、灵活机动、祸福相倚、穷通转化的哲学与谋略智慧。中华文明提倡“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既精诚于大道之行,又专注于术的精准运用,引领中华民族一次次转危为安、遇难呈祥。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自成体系,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这是中华文明的光荣与伟大。同时旧邦新命,一个古老的极具特色的大国,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局,必然要承受动荡挑战、艰难困苦。我们拥有光辉的成就,也不乏多灾多难的锤炼;得到多方的敬意,也在近现代落后挨打,饱受侵略、宰割和耻辱;我们拥有悠久与丰厚的、古道热肠的文化资源,也为科技的落后与国力的衰退而痛苦反思、艰难求索。

  终于换了人间。历史经验与文化积累、中华精神与中华智慧,多方面地深入炎黄儿女心魂,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人民革命、改天换地、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与惊天功业,谱写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崭新篇章。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文化是中国的力量所在,是同心同德的凝聚力所在,是独立自主的荣誉尊严所在。一次又一次,正是中华文明以自己的仁爱、礼义、和穆的正道理念,经世致用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多彩多姿的活力与吸引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入理入情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化解了中华民族内部的纷争,阻遏了域外森林法则的野蛮与霸权暴力,成就了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兴旺、发展与连续,彰显了别具特色的东方文明的伟大存在。

  创新注入持久活力

  站在奔流不息的大河之滨,孔子发出过千年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礼记》早就讲“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周易》上说的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文化的根系中自来就有着求新求变的改革与创新意识。

  守正与创新,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李白哀叹的“白发死章句”的腐儒,并非守正,而是守旧,是泥古;张之洞受教于鹿传霖的“厉行新政,不悖旧章”,从他主观上来说,是要守正而不守旧。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最为彻底地实现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领导着中国人民走上统一之路、复兴之路。创新是一种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品质,是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助推器。没有一代代志士仁人的勠力担当和智慧贡献,就没有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