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29 13:16:01
浏览

  又到了历史的关头。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局势,我们党勇于接受新事物,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从严治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都有新的政策、布局和策略,而且目光长远、视野宏阔,使中国共产党面貌一新,经济发展面貌一新,国防建设面貌一新,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为之一新,使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面貌为之一新。

  有统一才有人民福祉

  统一性是中华民族的信念所在,自古以来,国家分裂、山河破碎,自然没有安居乐业可言;反之,国家统一、多元一体、万众一心,能创造最大的福祉。中国人对于统一的认知,把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国家观与世界观。

  中华民族历史上,凡是在统一大业中建立功勋的人物,往往被尊为可歌可泣的英雄,受到人民的拥戴与歌颂。南宋将领文天祥在国家分裂时写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悲声;诗人陆游在临终之际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叮嘱。方志敏烈士在列强横行时发出呐喊:“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中国人民正是基于对国家统一民族不亡的集体认同,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所扛起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大旗之下,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方才取得了抗日战争与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人早已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模式:56个民族一家亲。我在新疆生活工作16年,那里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与8个国家接壤。我亲身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心向祖国,始终与内地人民保持着荣辱与共、祸福相倚的紧密关系,他们惟愿在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与祖国人民共同进步、共同富裕。

  中华民族历史上,除了短暂时间和局部地区,没有排他性全国宗教信仰。古代民间有百样俱全的多神崇拜,朝廷与社会士人对之持包容与尊重态度,同时警惕它的极端化邪教化可能。另一方面士人精英则注意于终极概念的研讨,提倡的是对于天地、大道、仁德的信仰,而不是人格神的灵验与做主。“未知生,安知死”“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超等智慧,使中华民族在相当程度上避免或弱化了宗教与政权的龃龉或合谋,也减少了不同宗教信仰间的火并混战。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实行的宗教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样行之有效,促进了各种宗教与信仰和睦相处,生态和谐、社会稳定,同样证明了国家统一的人心所向。

  再以汉字为例。汉字的多重信息特质,达到了不同方言在文字上的一致,大大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而北京地方话又由于兄弟民族的入主和民族杂居,吸收保留了不少北方民族的语言因素,丰富了北京地方话的词汇与发音,成就了中华民族共同创造普通话的佳话。

  中华文明的统一是多元一体的统一,是中华文化罕有的凝聚力包容性与整合能力的统一,是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如今我们推动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基础上的统一。这样的统一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是难以撼动的。

  兼收并蓄  开放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