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庐乡村感受艺术的脉动(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11-15 09:31:01
浏览

金钰琦写生时,村民会围在他旁边,聊日常也聊创作。他办画展时,村民们会特意赶来观展。“起初,村民并不懂艺术,但他们认得画中的地点,并开心地分享画中的故事。”慢慢地,有村民开始主动跟金钰琦学习水彩画。“来学画的,有七八岁的小孩,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今年5月,我和村民们的水彩作品亮相浙江展览馆。”金钰琦兴奋地说,“艺术的种子就这样在村里生了根、发了芽。”

石舍村村东,流水潺潺,树木葱茏。放学归来的孩童三三两两在附近的“洒秀”书吧里翻阅书籍。

“洒秀”是石舍村村民的精神居所。与金钰琦一样,“洒秀”的主人邢伟彬在山水田园间找到了自己的一方乐土。

走进“洒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000多本图书构成的书墙。“希望在这里帮助大家找回阅读。”邢伟彬这样讲述自己打造这个公共图书空间的初衷,“石舍让人安静,‘洒秀’让大家回归思考。”

通过与桐庐图书馆合作,这家乡村生活书吧正悄悄改变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许老人读书困难,但他们会把孩子们送过来看书。”邢伟彬说,“回乡的年轻人,也都愿意来这坐一坐,或看书,或参加书画展。”

“现在,村民们会主动与来村里参观的游客互动,举止优雅,谈吐自信;举办活动时,村民都会主动承担疏导交通、打扫卫生等工作。”邢伟彬说,“这些改变让我惊讶而又欣慰。”

艺术改变了桐庐乡村的面貌,聚拢了桐庐乡村的人气,唤醒了村民们的乡土记忆,更滋养了村民们的心灵。

(本报见习记者 刘习 本报记者 陆健)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