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音乐的翅膀
原标题:插上音乐的翅膀
著名音乐人邢三令的梦想就是让每个人插上音乐的翅膀,在音乐的世界里翱翔。
前不久,邢三令的音乐专辑《三令五声 大地和音》在各大平台上线,受到了一致好评。浏览量迅速破百万,为他的梦想写下生动注脚。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音乐家更要有精神。《三令五声 大地和音》,一个“和”字就体现了邢三令音乐创作的核心精神。
以“和”的精神展现和谐之美
“和”的音乐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和”的精神境界。“和”的原义是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早在先秦时代,说到“和乐”的时候就强调诗、乐、舞三者合一。20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和”是诗的最高境界。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提出了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认为音乐可以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但感情上不应该超出中庸的伦理规范。《论语》一共521章,其中有26章谈到音乐。《左传》有云:“声亦如味,……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人、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荀子·乐论》强调“乐者审一以定和”。《礼记·乐记》又据此发挥了一番。郭沫若说:“和之本义当为乐器,由乐声之共鸣始能引申出相酬义,亦犹乐字之本为琴,乃引申为音乐之乐与和乐之乐也。”礼乐文化“及”和“的音乐精神主张”和而不同“,即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
穿过历史的音乐长廊,以现代音乐家的眼光看,在“和”的精神指引下,好的音乐作品能够创造出中庸平和、含蓄深厚的艺术境界,进而达到和谐大美的精神境界。
邢三令曾介绍,多年来,他一边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进行音乐创作,一边钻研《易经》、《道德经》、《论语》、《中庸》等古人先贤的哲学著作,体悟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智慧。他对礼乐文化、和的音乐精神有极深的感悟并学以致用。
“和是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人类和谐、宇宙和谐,具体到音乐创作,是要追求艺术和谐、美的和谐,”邢三令这样说。
如果你听过《三令五声 大地和音》的音乐,一定能体会到“和”的音乐艺术境界,感悟到和谐之美。
此专辑一共有13首音乐。其中有三首为词曲融合,其余都是纯音乐。“和”的音乐精神从第一首《走西口》一直贯穿到到最后一首《瓦爱鲁五指山(伴奏)》。
我们以其中的第六首《五行》为例。《五行》 是一首意境深远的音乐作品,它深入探索了中国古老智慧中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思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将其融入音乐创作之中,向人们传递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邃智慧之美。 这首作品充分彰显了古人的精神风骨,折射了其对于自然、宇宙的深刻思考及感悟,展现了其崇尚自然的心灵追求与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
当然,《五行》所展示的并不是具体的金木水火土,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面对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哲学智慧展示人的情感体验,是抽象而不具体的。欣赏《五行》者往往会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世界观、宇宙观融入到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创造的和谐意境中,与乐曲产生共鸣,与作曲家产生共振。细赏这首乐曲,能让人聚升能量、舒缓心情、敞开心胸、释放郁滞,达到身体内的五行和谐,强弱平衡,感知春的花开、夏的凉风、秋的明月、冬的瑞雪。
在我国,体现“和”的音乐精神的名曲很多,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
在邢三令的专辑里,《吉祥的草原》让你感受到草原安静祥和,犹如大地的温柔低语。夕阳染红了天空,西下的余辉将整片草原镀上一层金色的祥和。微风拂过,草丛低低地摇曳,柔和的倾诉着大地的宁静与安详。《天山的月亮》展示了在天山山脉高耸之巅,一轮清冷明亮的月亮静静高悬于天空中 ,一丝轻柔的彩云环绕在月亮周边,犹如一幅梦幻般的画卷在天山的上空展开,将天山的雄伟、苍凉点缀的更加神秘而美丽。 远处是一片茫茫戈壁和无际沙漠,音乐中充满西域色彩的旋律仿佛带领人们穿越时空回到驼铃声声的古丝绸之路。《走西口》那充满地域风情的旋律,把山西人淳厚坚韧、诚实守信的本质融入其中。优美深沉的旋律,叙述着山西人怀揣希望,踏上西口之路的艰辛与悲壮。作品充分体现了山西人在离别故土时的不依难舍、心酸无奈,道出了山西人追寻幸福的勇气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